对公民的生命负责
(2008-09-01 15:11:08)
标签:
性社会学艾滋病性病健康 |
分类: 反击:艾滋病恐慌 |
要说中国政府对这个巨大的威胁还认识不足,实在是有些言过其实。但是一遇到具体的问题,政府所付出的努力就常常被一些糊涂看法所抵制,甚至是被消解。在如何对待“小姐”(卖淫妇女)这个问题上,这种情况尤为突出。
我们知道,如果人们在嫖娼卖淫活动中都能够坚持使用安全套(避孕套),那么艾滋病就很难传播到其他人群里面去。因此,在全世界,预防艾滋病的一项主要工作就是在“性产业”中推行100%地使用安全套。我国政府实际上也已经充分肯定了这一做法,并且已经开始进行试点。
但是,许多人却在大声疾呼:“这是在纵容、支持嫖娼卖淫!”结果,害得这项政府行为有点像在做地下工作。
其实,这种说法首先是一种“鸵鸟政策”。就算我们确信,在5年之内能够彻底根除中国的非法“性产业”,可是艾滋病会给我们这5年的时间吗?在这5年之内因为性传播艾滋病而死的人们,岂不是冤魂?再说了,谁敢断定“性产业”何时能够根除?这可是要负历史责任的。
其次,这种说法是逻辑混乱。推广100%使用安全套,并没有反对“扫黄”,更不意味着“性产业”就因此而合法化。两者完全可以并行不悖。例如,在我们的市容管理中,一方面规定不许乱扔废弃物,另一方面政府又花钱雇佣大量的清洁工。难道清洁工的存在,就是纵容和支持乱扔垃圾吗?或者,难道因为规定了不许乱扔,就不需要清洁工了?
第三,这种说法完全是闭门造车。它以为,如果嫖娼卖淫更加安全了,就会有更多的人去做。或者说,现在的艾滋病威胁可以削弱“性产业”。
其实这毫无根据。在全世界,进入“艾滋病时代”以来,安全套的使用率在直线上升,但是任何一种不道德的性关系都没有明显地减少或者增加。原因很简单:任何一种性关系(包括嫖娼卖淫),都不会仅仅由“会不会得病”这样一个因素来决定。况且,在这个世界上,可曾有过什么事情只有唯一一个原因吗?
笔者多年调查“性产业”,总的印象是:性病艾滋病早就把那些根本不可能嫖娼卖淫的人们吓得要死,而那些已经涉足的人们却基本上不怕;因为在他们的行为的背后,有着数十种极其现实的动机和理由,哪一个都比“会不会得病”更加重要、更加急迫。他们唯一最容易接受的,恰恰是使用安全套,而不可能是因为怕得病而“改恶从善”。
第四,这种说法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如果艾滋病仅仅是在嫖客与“小姐”之间互相传染来传染去,那么也就罢了;可是嫖客的妻子和女友以及“小姐”的丈夫和男友犯了什么法?为什么要眼睁睁地看着他们被艾滋病所危害?况且,从他们那里,艾滋病还会通过性传播危害到成千上万的与“性产业”八杆子打不到的普通人。他们何罪之有?
第五,这种说法实在有些弱智。在日常生活中,人人都懂得“两害择其轻”的道理;为什么讨论到“小姐”的时候脑袋就进水呢?即使100%地使用安全套真的会促使“性产业”有所发展,也比艾滋病蔓延要好些吧?“性产业”毕竟只威胁到“社会风化”,可是,艾滋病却是要死人的啊!
第六,这种说法是把政府的职责给本末倒置了。政府为什么要“扫黄”?既不是因为跟“小姐”有仇,也不是因为“性产业”不道德,仅仅是因为政府相信,扫黄能够维持社会风化,客观上也就是保护了人民的利益。可是,还能有什么利益比人的生命更加宝贵和重要?因此,政府现在推行100%使用安全套,就是把人的生命放在第一位。这有什么可反对的呢?
最后,笔者必须指出,这种说法之所以根深蒂固而且一呼百应,其实是来自一种更深层的观念:不道德的人,都死了才好呢!甚至有人认为这是“净化种族”。
对于这种希特勒式的想法,笔者实在懒得批驳,只指出两点足矣:
1.
2.
潘绥铭(20020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