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家的桥
2022-06-05 15:27:52
标签: 历史 行善积德 修桥铺路
老家的桥
洪福桥又名廊带桥,位于吴江市震泽镇龙降桥村,连接贺家浜与廊家港的津梁。始建无考,清嘉庆十六年(1811)、宣统元年(1909)分别重建。梁式三孔桥,东西走向。全长20.4米,宽1.6米,中孔高3.4米,中孔跨径5.2米,两次孔跨径均为3.8米。中孔两桥墩柱分别用宽0.5米、厚0.3米、长4米,三块条石竖立在水中基础上。柱顶横卧枕石一块,宽0.5米、厚0.3米、长2.6米组成桥墩柱。中孔桥面用三块长5.5米、宽0.5米、厚0.3米条石搁置桥墩柱上组成桥面。桥面两侧刻有“洪福桥”桥名。两边孔桥面分别用长4.1米、宽0.5米、厚0.3米三块条石搁置桥墩柱组成桥面。两边桥墩用青石并列砌筑,墩柱高3.2米。桥面护栏用宽0.24米、高0.2米、长5.5米条石,两头填高0.3米,形成高0.5米的护栏,两边孔桥面护栏筑法相同,两边护栏中立望柱8根,现缺中间望柱数根。两边桥坡踏步均是整块条石铺级,南北各9级。级宽0.35米、级高0.12米。桥面、护栏、踏步、墩柱均为花岗石。桥面护栏部分缺损,90年代对缺损护栏用红砖砌筑。两坡踏步上面铺设水泥楼板,便于自行车、摩托车通行。桥柱两侧各有一副楹联。
南侧楹联:“北望洞庭,湖山隐约;东联震泽,带水還环。”
北侧楹联:“雁歸齊排,旋登彼岸;鸭头同泡,利涉安澜。”
龙降桥村:位于震泽镇西北郊,村内318国道和长湖申线运河(俗名頔塘)东西横贯,苏震桃公路南北穿村而过。于2003年由原龙降桥(勤丰)、勤联、南港等3村合并而来。全村面积7.6平方公里,拥有42个村民小组,3713人。……
说起吴江市震泽镇龙降桥村十都里。不得不说“香花桥”,俗称香火桥,
香花桥始建于南宋(1127~1279)。清嘉庆二十四年(1819)重建,后期曾多次修缮。1986年7月1日列为吴江县文物保护单位。
“香花桥”梁式三孔石桥,东西走向。全长16.1米,中宽2.09米,堍宽2.55米,中孔高3.66米,中孔跨径4.66米,两次孔跨径分别为2.8米、2.76米。中孔两柱墩分别用长4.26米、宽0.7米、厚0.3米三块条石竖立而成。柱顶分别用长3.09米、宽0.5米、厚0.3米枕石四块。中孔石梁长4.8米、宽0.8米、厚0.4米。梁内侧凿槽,中间横铺条石14块,每块长
0.48米,宽0.33米、厚0.14米。边孔石梁长3.25米、宽0.68米、厚0.4米。桥面南北中间横铺条石各10块,每块长0.72米、宽0.32米、厚0.14米。全桥排柱、石梁为武康石构筑,石梁之间的石板和两桥台夹杂一些青石、花岗石。桥面无护栏,两边桥坡踏步均是整块条石铺级,东7级,西4级,级宽0.3米,级高0.13米。桥面每一根石梁均是由两端逐渐向中间增厚,外侧凿成弧形,虽为梁式,但整个桥面犹似拱形,于稳厚中透露出逸秀之美,保持宋桥的风貌。
香花桥在当地人呼为“香火桥”。其正名和俗称都与佛事有关。“香花”是一佛事用语,乃“供养”之意,是佛教的一种礼敬仪式。“香火”指香与灯火,为供奉佛前之物,引申为供神拜佛之事。据传在南宋时期,当时该桥所处的地理环境是南有南港,北有北港,两港西通徐家漾,流至东边合二为一,构成一个独脚圩。圩上原有普济寺院(俗称麒麟寺),当时香火旺盛,寺院的住持为方便香客进香,用香客所捐的香火钱建造此桥,故又名香火桥。香火桥没有护栏,便于香客推着小车过桥。虽然失去了桥的稳厚,却显现逸秀轻灵之美。
“协茂桥”在龙降桥村廊家港西,建于清道光元年(1821)。协茂桥东西走向,梁式三孔,全长18.5米、中宽1.7米、高3.6米。桥的中孔跨度5.6米,中孔两柱墩分别用3块长
4米、宽0.56米、高0.3米条石组成。两柱顶分别用1块长2.5米、宽0.5米、高0.3米枕石。中孔桥面用3块长5.6米、宽0.56米、高0.3米条石组成。两边孔跨度各3.45米。两边孔桥面分别用3块长4.3米、宽0.56米、高0.3米条石组成。两边无护栏,两边桥坡踏步均是整块条石铺级,东西各8级。全桥主要构件为花岗石,部分青石。古桥主要构件为花岗石,金钢墙有部分青石。
1994年,协茂桥列为吴江市文物控制单位。桥西本无人家,桥东堤下有一户河南迁来的农户,搭起茅草房,支起一架风车,唔幼时站在堤上观看只有北方才有的风景——田里的风车滋呀呀的转,水在哗啦啦的流……
“仰嘉桥”位于龙降桥村仰嘉桥自然村,在香花桥西约1公里。排柱式三孔梁桥,东西走向,青石和花岗岩混砌,东西台阶各7级,无护栏。桥柱和排柱上卧压长条系石,以稳固桥体。桥西有大悲庵和千年古银杏。唔的妹妹在此大庙中读完农中……
“当桥”
,因此处曾有当店而得名。单孔梁桥,护栏横杆已失。座落在龙降桥村十都里南港,在香花桥西北约500米处,南北走向。两坡台阶各8级,青石和花岗岩混砌。梁石由
4块花岗岩长条石组成。其中一条石上有“乡党无间言立行本居百善者”字样,意思是“邻里之间无隔阂,说到做到,本来我们修桥铺路是为了行善。”
当桥太小不去讲它。其实,吴江数以千计的古桥都在诉说着,吴江自古富庶,人心好义,修桥建桥,善行桑梓
。
还有数量众多的古桥,等唔有空去一次老家实地踏勘后再说吧。
老家的桥
老家的桥
洪福桥又名廊带桥,位于吴江市震泽镇龙降桥村,连接贺家浜与廊家港的津梁。始建无考,清嘉庆十六年(1811)、宣统元年(1909)分别重建。梁式三孔桥,东西走向。全长20.4米,宽1.6米,中孔高3.4米,中孔跨径5.2米,两次孔跨径均为3.8米。中孔两桥墩柱分别用宽0.5米、厚0.3米、长4米,三块条石竖立在水中基础上。柱顶横卧枕石一块,宽0.5米、厚0.3米、长2.6米组成桥墩柱。中孔桥面用三块长5.5米、宽0.5米、厚0.3米条石搁置桥墩柱上组成桥面。桥面两侧刻有“洪福桥”桥名。两边孔桥面分别用长4.1米、宽0.5米、厚0.3米三块条石搁置桥墩柱组成桥面。两边桥墩用青石并列砌筑,墩柱高3.2米。桥面护栏用宽0.24米、高0.2米、长5.5米条石,两头填高0.3米,形成高0.5米的护栏,两边孔桥面护栏筑法相同,两边护栏中立望柱8根,现缺中间望柱数根。两边桥坡踏步均是整块条石铺级,南北各9级。级宽0.35米、级高0.12米。桥面、护栏、踏步、墩柱均为花岗石。桥面护栏部分缺损,90年代对缺损护栏用红砖砌筑。两坡踏步上面铺设水泥楼板,便于自行车、摩托车通行。桥柱两侧各有一副楹联。
南侧楹联:“北望洞庭,湖山隐约;东联震泽,带水還环。”
北侧楹联:“雁歸齊排,旋登彼岸;鸭头同泡,利涉安澜。”
龙降桥村:位于震泽镇西北郊,村内318国道和长湖申线运河(俗名頔塘)东西横贯,苏震桃公路南北穿村而过。于2003年由原龙降桥(勤丰)、勤联、南港等3村合并而来。全村面积7.6平方公里,拥有42个村民小组,3713人。……
说起吴江市震泽镇龙降桥村十都里。不得不说“香花桥”,俗称香火桥,
香花桥始建于南宋(1127~1279)。清嘉庆二十四年(1819)重建,后期曾多次修缮。1986年7月1日列为吴江县文物保护单位。
“香花桥”梁式三孔石桥,东西走向。全长16.1米,中宽2.09米,堍宽2.55米,中孔高3.66米,中孔跨径4.66米,两次孔跨径分别为2.8米、2.76米。中孔两柱墩分别用长4.26米、宽0.7米、厚0.3米三块条石竖立而成。柱顶分别用长3.09米、宽0.5米、厚0.3米枕石四块。中孔石梁长4.8米、宽0.8米、厚0.4米。梁内侧凿槽,中间横铺条石14块,每块长
0.48米,宽0.33米、厚0.14米。边孔石梁长3.25米、宽0.68米、厚0.4米。桥面南北中间横铺条石各10块,每块长0.72米、宽0.32米、厚0.14米。全桥排柱、石梁为武康石构筑,石梁之间的石板和两桥台夹杂一些青石、花岗石。桥面无护栏,两边桥坡踏步均是整块条石铺级,东7级,西4级,级宽0.3米,级高0.13米。桥面每一根石梁均是由两端逐渐向中间增厚,外侧凿成弧形,虽为梁式,但整个桥面犹似拱形,于稳厚中透露出逸秀之美,保持宋桥的风貌。香花桥在当地人呼为“香火桥”。其正名和俗称都与佛事有关。“香花”是一佛事用语,乃“供养”之意,是佛教的一种礼敬仪式。“香火”指香与灯火,为供奉佛前之物,引申为供神拜佛之事。据传在南宋时期,当时该桥所处的地理环境是南有南港,北有北港,两港西通徐家漾,流至东边合二为一,构成一个独脚圩。圩上原有普济寺院(俗称麒麟寺),当时香火旺盛,寺院的住持为方便香客进香,用香客所捐的香火钱建造此桥,故又名香火桥。香火桥没有护栏,便于香客推着小车过桥。虽然失去了桥的稳厚,却显现逸秀轻灵之美。
“协茂桥”在龙降桥村廊家港西,建于清道光元年(1821)。协茂桥东西走向,梁式三孔,全长18.5米、中宽1.7米、高3.6米。桥的中孔跨度5.6米,中孔两柱墩分别用3块长
4米、宽0.56米、高0.3米条石组成。两柱顶分别用1块长2.5米、宽0.5米、高0.3米枕石。中孔桥面用3块长5.6米、宽0.56米、高0.3米条石组成。两边孔跨度各3.45米。两边孔桥面分别用3块长4.3米、宽0.56米、高0.3米条石组成。两边无护栏,两边桥坡踏步均是整块条石铺级,东西各8级。全桥主要构件为花岗石,部分青石。古桥主要构件为花岗石,金钢墙有部分青石。
1994年,协茂桥列为吴江市文物控制单位。桥西本无人家,桥东堤下有一户河南迁来的农户,搭起茅草房,支起一架风车,唔幼时站在堤上观看只有北方才有的风景——田里的风车滋呀呀的转,水在哗啦啦的流……
“仰嘉桥”位于龙降桥村仰嘉桥自然村,在香花桥西约1公里。排柱式三孔梁桥,东西走向,青石和花岗岩混砌,东西台阶各7级,无护栏。桥柱和排柱上卧压长条系石,以稳固桥体。桥西有大悲庵和千年古银杏。唔的妹妹在此大庙中读完农中……
“当桥” ,因此处曾有当店而得名。单孔梁桥,护栏横杆已失。座落在龙降桥村十都里南港,在香花桥西北约500米处,南北走向。两坡台阶各8级,青石和花岗岩混砌。梁石由
4块花岗岩长条石组成。其中一条石上有“乡党无间言立行本居百善者”字样,意思是“邻里之间无隔阂,说到做到,本来我们修桥铺路是为了行善。” 当桥太小不去讲它。其实,吴江数以千计的古桥都在诉说着,吴江自古富庶,人心好义,修桥建桥,善行桑梓。
还有数量众多的古桥,等唔有空去一次老家实地踏勘后再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