逛逛震泽镇的小弄堂

2022-05-24 08:58:07
标签: 小弄古趣 历史 教育 情感

逛逛震泽镇的小弄堂

震泽的禹迹桥、施范桥是仅存的两座名桥还有一座小有名气的环桥——虹桥。古虹桥位于镇西北,震泽公园西邻的大港上,虹桥始建无考,清乾隆四十五年(1780)重建,光绪十八年(1892)重修。民国8年(1919),震泽市镇当局在虹桥东堍近处增建一亭,名之为“小垂虹亭”,以增光添色,小桥流水,景色宜人。历代文人,留下了优美的诗篇。清代倪师孟在《虹桥晚眺》诗中写道:寺拥残云明雁塔,波浮新月落虹桥 虹桥晚眺由此得名。最令人称绝处是,每逢中秋月夜,步上虹桥,只见慈云寺塔的倒影正与一轮新月悬于桥洞水中。一年三百六十五天,仅一晚有此奇观,真可与杭州三潭印月、苏州石湖串月相媲美。虹桥始建无考,清乾隆四十五年(1780)重建,光绪十八年(1892)重修。民国8年(1919),震泽市镇当局在虹桥东堍近处增建一亭,名之为“小垂虹亭”,以增光添色,其前抱柱楹联:“远望洞庭山色水光成画本,近邻塔影花香鸟语尽诗情。”民国246月(1935),因新开頔塘转道河(新开河),将虹桥拆除移建于丝业公学对面的思古墩南,横跨通泰河。1994729列为吴江市文物控制单位。

虹桥由花岗石媾置,单孔拱桥,东西走向。全长24米,中宽3.1米,堍宽3.5米,矢高3米,跨径7.1米。拱券为纵联分节并列法砌置。虹桥龙门石面刻有“轮回”图案,桥栏望柱雕有两对石狮,桥面石南北两侧刻有“虹桥”桥名。桥身两侧各有一副楹联。南侧楹联:“波平柳岸长虹卧,水绕渔村半月悬。”北侧楹联:“鸭头新涨湖光远,雁齿斜连塔影横。

    看来我尙未说清楚,这小垂虹亭与我有一段感情纠葛,每次路过让我哀叹不免落泪。我能识字读书是锺先生的启蒙。当时农村孩童是无资格到街上读书,父亲为了徐家浜后代子孙请一位私塾先生去村里教书。那知三年后,锺先生染上了吸食鸦片的恶习败光了家产,就于小亭为家,那年天寒地冻,锺先生死于亭中,虹桥早已搬走我们出街牢只能走西洋桥、中心桥。再后来开船出街牢过此亭,父亲才告诉我锺先生的死信,我只有流泪,父亲说明天去姑姑家领你去“花学堂报名。那年我在“埋尸场小学”报上了名,连阿拉佰数字不识却跳过了一二三年级直接读四年级,三年后以极差的成绩毕业。请王雅声先生补课。暑假中考取了震泽中学。又三年毕业,穷人家孩子没钱读高中,报名考吴江师范,吃了三年白饭,毕业分到了庙港小学。

 虹桥西沿小河可达“王晓庵桥”,过桥便是“震泽育英中学”,虹桥东可穿过老戏院后弄——虹桥弄。

 

一直走到弄口便是旱担街桥,朝南看一条老街,前方街底头左转是银行弄右转直通祠堂桥,过桥经过祠堂桥中心小学门口,直抵王晓庵桥。

    前桥就是祠堂桥,横跨通泰河。桥麓廊屋是司前弄北口。站在倪家后门正对的小门洞。是司前弄的廊屋,司前弄上是廊棚建筑,遮风挡雨。旧时米店、花轿店十分热闹。民国时一度是震泽及周边乡镇城乡物资交流的一个重要集市。司前弄的北段,远眺池塘桥风光。上世纪的古镇改造,保留了这段风景。其周围的民居是原汁原味的老宅,河埠、系船石、私家楼阁、廊棚,一切还都是民国前的风格,具有典型的江南古镇风貌

    如果你想细细品味旧时光,或者安安静静的独自一人散步。那震泽古镇的这段风景,很适合逛逛。充满慢生活的小弄堂,可以看见老人们喝茶下棋聊天,还有早上在河边洗衣服女人,一幅幅都是传统的生活画面。

 

 

 

阅读(0) 收藏(0) 转载(0) 举报/Report
相关阅读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