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说说《红楼梦》:‘丈六金身’与‘一茎草’(二)

(2010-01-16 01:08:50)
标签:

一茎草

丈八金身

三皈五戒

赵州

红楼梦

孙悟空

西游记

六祖

净空

三归依

说说《红楼梦》:‘丈六金身’与‘一茎草’(二)  

《红楼梦  第九十一回 纵淫心宝蟾工设计 布疑阵宝玉妄谈禅》

  宝玉听了,瞪着眼呆了半晌。黛玉看见宝玉这样光景,也不睬他,只是自己叫人添了香,又翻出书来,细看了一会。只见宝玉把眉一皱,把脚一跺,道:“我想这个人,生他做什么!天地间没有了我,倒也干净!”

  黛玉道:“原是有了我,便有了人;有了人,便有无数的烦恼生出来。恐怖、颠倒、梦想,更有许多缠碍。——才刚我说的都是玩话,你不过是看见姨妈没精打彩,如何便疑到宝姐姐身上去?姨妈过来原为他的官司事情心绪不宁,那里还来应酬你?都是你自己心上胡思乱想,钻入魔道里去了。”

  宝玉豁然开朗,笑道:“很是,很是。你的性灵比我竟强远了,怨不得前年我生气的时候,你和我说过几句禅语,我实在对不上来。我虽丈六金身,还借你一茎所化。”

 

    先说说《五灯会元》南泉普愿禅师的‘一茎草’:

 

《五灯会元 卷第三 马祖道一禅师法嗣  南泉普愿禅师》

  池州南泉普愿禅师者,郑州新郑人也。姓王氏。幼慕空宗。唐至德二年依大隗山大慧禅师受业。诣嵩岳受具足戒。初习相部旧章,究毗尼篇聚。次游诸讲肆,历听楞伽、华严,入中百门观,精练玄义。后扣大寂之室,顿然忘筌,得游戏三昧。一日,为众僧行粥次,马祖问:“桶里是甚么?”师曰:“这老汉合取口作恁么语话。”祖便休。  

    自余,同参之流无敢诘问。贞元十一年憩锡于池阳,自建禅斋,不下南泉三十余载。大和初,宣城廉使陆公亘向师道风,遂与监军同请下山,伸弟子之礼,大振玄纲。自此学徒不下数百,言满诸方,目为郢匠。 

    上堂:“然灯佛道了也!若心相所思,出生诸法,虚假不实,何以故?心尚无有,云何出生诸法?犹如形影,分别虚空。如人取声,安置箧中。亦如吹网,欲令气满。故老宿云‘不是心,不是佛,不是物。’且教你兄弟行履。据说十地菩萨住首楞严三昧,得诸佛秘密法藏自然,得一切禅定解脱神通妙用。至一切世界,普现色身,或示现成等正觉,转大法轮,入涅槃,使无量入毛孔。演一句经无量劫,其义不尽,教化无量亿千众生得无生法忍。尚唤作所知愚、极微细所知愚,与道全乖。大难,大难!珍重!”  

  上堂曰:“王老师自小养一头水牯牛。拟向溪东牧,不免食他国王水草。拟向溪西牧,亦不免食他国王水草。不如随分纳些些,总不见得。”  

  师将顺世,第一座问:“和尚百年后向甚么处去?”

  师曰:“山下作一头水牯牛去。”

  座曰:“某甲随和尚去还得也无?”

  师曰:“汝若随我,即须衔取一茎草来。”

  

    南泉禅师就骂人,意谓‘你这畜生,口里还衔着水草,能吹牛吗?’   

    《红楼梦》黛玉道:“原是有了我,便有了人;有了人,便有无数的烦恼生出来。恐怖、颠倒、梦想,更有许多缠碍。”

 

    这里再说说赵州和尚的‘一枝烦恼草’:  

 

《赵州真际禅师语录并行状》

    师云:“兄弟,若从南方来者,即与下载。若从北方来,即与装载。所以道:‘近上人问道即失道,近下人问道者即得道。’兄弟,正人说邪法,邪法亦随正。邪人说正法,正法亦随邪。诸方难见易识,我者里易见难识。”

    问:“善恶惑不得底人,还独脱也无?”师云:“不独脱。”

    学云:“为什么不独脱?”师云:“正在善恶里。”

    师上堂云:“此事如明珠在掌,胡来胡现,汉来汉现。老僧把一枝草作丈六金身用,把丈六金身作一枝草用。佛即是烦恼,烦恼即是佛。”

    问:“佛与谁人为烦恼?”师云:“与一切人为烦恼。”

    云:“如何免得?”师云:“用免作么?”

 

    ‘胡来胡现,汉来汉现。’有些人依文解意,就以为意是指胡人与汉人。其实此处就如禅宗所常说的胡饼一样,老胡,是指胡僧达摩祖师。‘胡来胡现’,意谓‘明眼人、明白人’;而‘汉来汉现’,则意谓‘朦膧汉、懵懂汉、担板汉’!

    赵州和尚说:“老僧把一枝草作丈六金身用,把丈六金身作一枝草用。佛即是烦恼,烦恼即是佛。”你要学佛法吗?要成佛吗?可决計少不了这枝‘烦恼草’!

 

    《维摩诘所说经》说这枝‘烦恼草’,‘如殖种于空,终不得生,粪壤之地乃能滋茂,如是入无为正位者不生佛法’!又说‘六十二见(外道之见)及一切烦恼皆是佛种,一切烦恼为如来种。譬如不下巨海,不能得无价宝珠。如是不入烦恼大海,则不能得一切智宝。’   

 

《维摩诘所说经(一名不可思议解脱经)  佛道品第八  姚秦三藏鸠摩罗什译》

    于是维摩诘问文殊师利:“何等为如来种?”

    文殊师利言:“有身为种、无明有爱为种、贪恚痴为种、四颠倒为种、五盖为种、六入为种、七识处为种、八邪法为种、九恼处为种、十不善道为种。以要言之,六十二见及一切烦恼皆是佛种。” 

    曰:“何谓也?”

    答曰:“若见无为入正位者,不能复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譬如高原陆地不生莲华,卑湿淤泥乃生此华。如是见无为法入正位者,终不复能生于佛法。烦恼泥中,乃有众生起佛法耳。又如殖种于空,终不得生,粪壤之地乃能滋茂,如是入无为正位者不生佛法。起于我见如须弥山,犹能发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生佛法矣。是故当知一切烦恼,为如来种。譬如不下巨海,不能得无价宝珠。如是不入烦恼大海,则不能得一切智宝。”

 

    ‘是故当知一切烦恼,为如来种。譬如不下巨海,不能得无价宝珠。’‘烦恼泥中,乃有众生起佛法耳。’‘如是入无为正位者不生佛法。’ 

    所以很多所谓说佛法的人,把《般若心经》的‘照见五蕴皆空’和《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的‘无四相’‘一切有为法’等等偈语说来说去,就是《维摩诘所说经》说的‘又如殖种于空,终不得生’。不但不知《心经》和《金刚经》的出处,连何谓佛经的‘四句偈’都不知!却以为吹牛吹毛就是《金刚经》‘为人演说’的功德福德,淺陋无学,愚痴之甚! 

 

   上次说过《大般涅槃经》的‘半字九部经’,《大般涅槃经  卷第三  寿命品第一之三》佛言:“若有比丘供身之具亦常丰足,复能护持所受禁戒,能师子吼广说妙法,谓修多罗、祇夜、受记、伽陀、优陀那、伊帝曰多、伽阇陀伽、毗佛略、阿浮陀达磨,以如是等九部经典,为他广说,利益安乐诸众生。” 

    有些人未曾长大,‘半字’未学,却去学孙悟空吹毫太虚,猢猻毛满天飞舞,尽多猴尾巴笑话!《般若心经》的第一个‘覌’字,《金刚经》的第一个‘如’字,就是试金石。吹牛吹毛者肚子里头有多少草料猴毛,一望即知,岂待拈龟? 

    寒山说:‘心中无惭愧,破戒违律文。自言上人法,称为第一人。愚者皆赞叹,智者抚掌笑。’‘破戒违律文’是什么意思?简单得很!

 

《西游记  第七回》

    混元体正合先天,万劫千番只自然。渺渺无为浑太乙,如如不动号初玄。

    炉中久炼非铅汞,物外长生是本仙。变化无穷还变化,三皈五戒总休言。  

    ‘变化无穷还变化,三皈五戒总休言。’总休言,就是‘不消講了’!就是‘自净其意,是諸佛教!’就是‘合口’!就是趙州和尚和药山禅师所说的‘合取狗口’!

 

    六祖大师说法三十几年,到最后徒众还唠叨啰嗦的问来问去,只好说“其法无二...此心本净...叶落归根,来时无口。” 

《六祖大师法宝坛经  付嘱品第十  法海本》

   师说偈已,曰:“其法无二,其心亦然。其道清净,亦无诸相。汝等慎勿观静,及空其心。此心本净,无可取舍,各自努力,随缘好去。”尔时,徒众作礼而退。

  大师七月八日,忽谓门人曰:“吾欲归新州,汝等速理舟楫。”大众哀留甚坚。

  师曰:“诸佛出现,犹示涅槃。有来必去,理亦常然。吾此形骸,归必有所。”

   众曰:“师从此去,早晚可回。”

    师曰:“叶落归根,来时无口。”

 

    “叶落归根,来时无口。”出处在哪里?出在哪本佛经?不好意思,知道的人倒有,具说‘六祖坛经’的,就全然都不知道,都露出了猢猻尾巴!丁福保的《六祖坛经笺注》所引用的注释,简直就不知所云。现在所流传那两本比较现代化的,贾题韬居士的《坛经讲座》就干脆跳过,隻字不提;净空法师的《六祖坛经讲记》就完全依文解义,不知所云,话头都不识! 

 

    以前说过净空法师连‘自净自静’的‘合口’都不会,反而说什么‘我做到了’;又吹毫太虚,竟然认为他所说的佛法比佛祖更多,有什么恩义?懂得惭愧吗?

 

《南传法句经  佛陀品》

  一八一:  智者修禅定,喜出家寂静。正念正觉者,天人所敬爱。

  一八二:  得生人道难,生得寿终难。得闻正法难,遇佛出世难。

  一八三:  一切恶莫作,一切善应行。自调净其意,是则诸佛教。

 

    《清净经》中佛说‘其法清净,梵行具足,行于正见。至安隐处,已获己利,又能受法分别演说,如实真要而广流布。’

    《法华经》中佛说‘为安隐众生,故现于世。’

 

    要是看了佛经学了佛法,不能自静安隐、清净无忧、少欲知足、闲静懈息,那就不要学了。若是自心也未得‘自正’‘安隐’,就更莫言能示人‘安隐’了!

 

《大般涅槃经 卷第五  如来性品第四之二 北凉天竺三藏昙无谶奉诏译》

    尔时,迦叶菩萨复白佛言:“世尊,唯愿哀愍,重垂广说大涅槃行解脱之义。”

佛赞迦叶:“善哉!善哉!善男子,真解脱者,名曰远离一切系缚。若真解脱离诸系缚,则无有生,亦无和合。譬如父母和合生子,真解脱者则不如是,是故解脱名曰不生。迦叶,譬如醍醐,其性清净;如来亦尔,非因父母和合而生,其性清净。

    又解脱者,无有斗诤。譬如饥人,见他饮食,生贪夺想,解脱不尔。

    又解脱者,名曰安静。真安静者毕竟解脱,毕竟解脱即是如来。

    又解脱者,名曰安隐。如多贼处不名安隐,清夷之处乃名安隐。是解脱中无有怖畏,故名安隐。是故安隐即真解脱,真解脱者即是如来,如来者即是法也。”

 

    请再仔细看看清楚《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最后两句,不是教人吹牛皮吹猴毛,是教人‘如是’修行,孙悟空‘信受奉行’,孙‘行’者就是这样过去西天取经归来的!‘为人演说,不取于相,如如不动’,是真修行,《西游记》就会说:‘如如不动号初玄’!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姚秦三藏法师 鸠摩罗什译》

    “须菩提!若有人以满无量阿僧祇世界七宝持用布施,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发菩萨心者,持于此经,乃至四句偈等,受持读诵,为人演说,其福胜彼。云何为人演说,不取于相,如如不动。何以故?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佛说是经已,长老须菩提及诸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闻佛所说,皆大欢喜,信受奉行。

 

    这个《大般涅槃经》‘如来者即是法也’的‘如’字,其实在《西游记》和《红楼梦》都用了另外的同一个字做代替。若是找不出来,那就不好意思的说,‘半字’未曾学完就如人身未曾长大,难与为语!

 

    《西游记》又说‘三皈五戒总休言’,‘三皈依’又称‘三归依’。

    ‘三归依:佛、法、僧’,决非那些世俗和尚所常喜欢导人迷信而说的宗教意思!

 

《大般涅槃经 卷第五如来性品第四之二 北凉天竺三藏昙无谶奉诏译》

  迦叶菩萨白佛言:“世尊,若涅槃、佛性、决定、如来是一义者,云何说言有三归依?”

  佛告迦叶:“善男子,一切众生怖畏生死故求三归,以三归故则知佛性、决定、涅槃。善男子,有法‘名一义异’,有法‘名义俱异’。

  ‘名一义异’者,佛常、法常、比丘僧常,涅槃、虚空皆亦是常,是名‘名一义异’。

  ‘名义俱异’者,佛名为觉,法名不觉,僧名和合,涅槃名解脱,虚空名非善,亦名无碍,是为‘名义俱异’。”

   “善男子,三归依者亦复如是,名义俱异,云何为一?是故我告摩诃波阇波提:‘憍昙弥,莫供养我,当供养僧。若供养僧,则得具足供养三归。’摩诃波阇波提即答我言:‘众僧之中,无佛无法,云何说言供养众僧则得具足供养三归?’我复告言:‘汝随我语,则供养佛;为解脱故,即供养法;众僧受者,则供养僧。’善男子,是故三归不得为一。善男子,如来或时说一为三、说三为一,如是之义,诸佛境界,非是声闻、缘觉所知。”

 

    ‘戒律’之学义蕴甚深,这里只能简单的说说。一般世俗所谓的‘五戒’,是指《优婆塞戒经  第三卷  受戒品》:“人有五事现在不能增长财命。何等为五?一者乐杀、二者乐盗、三者邪淫、四者妄语、五者饮酒。”

    《西游记》所说的‘三皈五戒总休言’,就是意谓‘自定自静自净,总而言之,也休要开口!’ 

    或者有朋友要问,说了这么多,与《红楼梦》的‘丈六金身’和‘一茎草’有什么关系?下回再说,让朋友们看看《红楼梦》作者有多厉害!

 

    罗伦斯     2010-1-15

    http://lawrence_lam.blog.tianya.cn    http://blog.sina.com.cn/lawrence777
    http://cache.tianya.cn/publicforum/content/no05/1/118188.shtml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