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今日新娘 2009年6月《结婚 你准备好了吗?》

(2009-06-11 17:13:50)
标签:

夏东豪

今日新娘

结婚

时尚

分类: 网络报刊

今日新娘 <wbr>2009年6月《结婚 <wbr>你准备好了吗?》

 

今日新娘 <wbr>2009年6月《结婚 <wbr>你准备好了吗?》

恋爱几年最适合结婚?

       恋爱多久最适合结婚?这个问题本身并不是个适合的问题,适合的问题应该是“恋爱至少要多久才可以结婚?”,而最适合的问题应该是“恋人要具备什么条件才适合结婚?”。如果把“恋人要具备什么条件才适合结婚?”当核心来面试一对新人,你会发现跟恋爱多久一点正关系都没有,但是却有个底线,试想想一对只交往三个月的情侣,显然并不适合结婚,应该继续交往一段时间。那底线应该是多久?一般来说两年就够了,甚至更少。其中刚开始的几个月到半年,可以说是热恋期,彼此都还属于“伪装”的阶段及“胸襟宽大”的阶段,因为刚热恋的时候,彼此都展现出最好的一面,并不完全是真实的自己,另一方面也因为沉溺于甜蜜的感觉,对很多事情都不太计较,宽容度较大。可是一旦过了热恋期,自己原本的个性就显现出来,也开始注重自己的感觉,于是剩下的一年多就是开始了解真正的对方,和产生冲突摩擦及磨合的时候。基本上两年过后,除了一些刻意隐瞒自身状况的情形外,恋人对彼此的优缺点应该都已经心知肚明,如果说过了3年后因为忍受不了对方的缺点或说个性不合,那绝不能把不了解对方当借口。

陈先生与黄小姐相恋10个月结婚,开始还觉得很甜蜜,一年后开始争吵,两年后便因为彼此不合而分手。于是黄小姐向朋友哭诉道:“都是我不好,我不应该那么早结婚!”。黄小姐的这句话,说对了一半,但也说错了一半。对的一半是她的确不该这么早结婚,虽然他们的热恋期颇长,从相恋到开始争吵相距近两年,但是终究逃不过迈入热情消退、个性展现的时期,于是开始为满足自我而争执。但黄小姐错的一半,也是最重要的一半就是,黄小姐完全看不到自己的过错,简单认为自己错在太早结婚,真是太天真的想法。

恋爱几年最适合结婚?只要渡过热恋期及相互了解期之外(这两个加起来差不多两年,但每对情侣的这两个时期可能会因人而异),之后的交往时间长短并不能作为是否适合结婚的关键因素。如果硬是要给个期限,那么只会给最终分离的夫妻一个借口:“我真是太早(太晚)结婚了!”,而不去看自己真正的过错在那。那么到底一对情侣相恋到什么阶段,可以论及婚嫁?这实在很难用单一方面去说明,就像问说:“什么是优秀的员工?”,一定是从综合的素质去考量。所以如果说一对情侣要相恋到某个阶段才适合结婚的话,那么很有可能发生的是,很晚才达到或甚至达不到那某个阶段。其实现在的社会现况是,不论情侣处在什么相恋的阶段,都会有人走上婚姻的殿堂。所以比较确切实际的问题是:“如果在现阶段要结婚,结婚的前提及应该注意的有哪些?”,那么不论处在什么阶段,结婚的前提和该注意的共通点如下:

1.      结婚的前提应该是为了爱,而不是因为看上条件(对方家庭背景或物质生活或对自己有利等)或不心甘情愿(被年纪所迫或失恋后逃避伤痛而嫁于他人或不是真心交往却奉子成婚等)。即使是因为爱而结婚的夫妻也会产生问题,但是由于爱的力量,可以做到宽容与为对方改变等。如果不是因为爱而结合的夫妻,那么就缺乏这股支持的力量,不是导致终究分离就是痛苦过日子。除此之外,并无其它绝对必要条件,因为有了爱,贫穷的夫妻照常组织家庭,身体或心理不健康的父母可以养育出健康的儿女,个性不合的伴侣可以安然度日,不论什么样的困难都可以克服,因为有爱。

2.      结婚最要注意的是不要心急,一切都要慢慢来,该做的事不要省略,不要被冲昏了头,而失去平常的理性与智慧。例如:结婚前应该注意对方是否有不愿公开的信息,许多被欺骗的案例当中,大多数都是不够了接对方背景的缘故,如果对方对某些事情有所隐瞒,一定要要求了解,如果对方给出合理化的理由,一定要找不是由对方提出的第三方求证。另外对于对方家庭成员的关系与想法也要有所了解,因为结婚有时并不只是处理两个人的关系就好。还有关于财务方面,婚前婚后财产、未来的规划、双方家庭的承担等,是否有明确的共识等等。或许有人会说,既然爱对方,何必去注意这些东西。但事实上,去做这些事情并不代表不爱对方,如果认为做这些事情就是不爱的表现,那么有这种认为的人是负面思想的表现。

婚姻幸福的要素,不在“多久才适合结婚?”,而在“婚姻是需要经营的”。如果你问那些婚姻有问题的夫妻:“请问你们的婚姻经营之道是什么?”,你会(一点也不惊讶的)发现,他们除了抱怨和细数对方的缺点外:一点也没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