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82页

第83页

第84页

七年之痒
“七年之痒”这个词不是来自中国的成语,而是外来的成语,原英文为“the
seven-year
itch”,这成语的起源是说每隔七年,人的心理就会出现想从一成不变当中寻求新的刺激的渴望,特别是在婚姻和男女关系方面,后来被人们大量的用在男女感情方面,也用这个主题发了很多文章、写成书籍、甚至拿来拍成电视剧及电影,所以本来只是单只个人心理层面的现象,到现在变成直指男女之间发生问题的揶揄词或代名词。
那为什么是七年?已不可考,也没有依据,现在所有的解释都是为了去解释它而解释,如果当初说的是六年之痒,那么大家还是会引用下来,并且帮它找解释。而根据美国的一项研究发现,一段稳定(1、2年内分手的不算稳定)的感情在第四年会产生危机,所以如果照这个结果,“七年之痒”应该改为“四年之痒”才较为正确。
不过时间已不再重要,重点不在“七年”,而在这个“痒”字,现在“七年之痒”已经拿来泛指感情危机、婚姻危机,特别是外遇或移情别恋。其实如果把感情简单分为恋爱期、磨合期、稳定期,那么在磨合期和稳定期中间还有一个瓶颈期,稳定期之后又有个疲惫期,感情的危机往往在这两个时期发生,而如果在这些时期,彼此没有有效的解决方法,那么就很容易走上分离的道路,或者痛苦不堪的生活着。
七年之痒常拿来说成出轨的行为,为什么会拿来引用,其实这里还有一个很重要因素,就是字眼的效应。“痒”这个字给人的联想就是抓痒的动作,而这个动作经常会拿来开男性的玩笑,笑他因为生理部位痒而想找异性解决。如果当初用“七年之痛”或“七年之危”来比喻感情的危机,那么焦点就比较会在感情问题本身。但是即使是这样,出轨行为也只是一个“结果”而已,在这之前伴侣双方必定有其它问题存在。根据客观事实也显示,现在情侣分手或夫妻离婚的理由,大都不是外遇或婚外情,而是双方不能配合、无法沟通、性格不合等原因,不能再生活在一起。在恋爱期的时候,人是付出的,焦点都在对方身上,自己极力展现好的一面以期吸引对方,等“到手”以后,开始恢复本来面目,焦点也逐渐转向自己,这时候“真正”的个性开始显现,于是不同的个性开始磨合,就像武侠小说里的练武功一样,练功一直练到关键的时刻,不是大功告成,就是走火入魔,磨合期的男女如果一直没法解决遇到的问题,最终一定会因受不了而分手,或发生“七年之痒”,而度过这关的男女,感情更加增厚,趋于稳定。然后,在一起生活经过一段时间后,有些配偶各自忙于自己的生活,相互间的情感渐渐冷漠、彼此忽略对方需要,平常要不平淡相安无事,一有事一定是负面情绪爆发,积久了就会出问题,所谓“七年之痒”的危机就来了,出轨的情况也可能发生。虽然出轨行为本身不能代表配偶之间存在的问题,但是与其面对问题、改变对方、使家庭破裂、争夺孩子、使孩子受伤、面对家人朋友的质问或眼光、失去经济共同体或完全失去经济而要再出去找工作、寻找新居及花力气整理东西搬离、以后还要排除万难(自身条件下降或好对象不好找)重新找个对象、重新适应对方、重新了解对方(的习惯、喜好、喜欢及讨厌吃的东西。。。)、斗争离婚协议甚至打离婚官司。。。还有很多等等,跟这些事情比起来,出轨简单也轻松多了,找个异性伴侣,诉说心情,享受生理的激情,身心两方面的问题都得以找到港湾与解决,多好啊,这些都是不自知的。但是这样下去,他迟早要面对他不想面对的一切问题。
一个人痒起来,你能阻止吗?就算你能阻止他抓痒,但你能阻止他痒的感觉吗?不能。所以我们要预防“七年之痒”的发生,而不是问如果遇到七年之痒的时候怎么办?如何预防?总的来说,只要具备一个很简单的观念,就是“婚姻(或情感)是要去经营的”,这句话每个人都知道,但是都不去做,大家可以回想或最好把日常生活做的事记录下来,然后一项一项的看一看有哪些是属于经营婚姻或增进情感的举动,相信很多人会发现实在很少或根本没有,这里要值得注意的是,上班赚钱(加班、操劳)、处理家务(烧菜、洗衣)、管照孩子(教育、照顾)等等的许多事,并不会对彼此的感情有加分的作用,因为做这些事是一个家庭得以生存持续的基本条件。所以应该要做对彼此关系有助力或增进彼此感情的事,至于方法有很多种,针对每个人的情况也有不同方式,可以看书、上课、问人或寻求专业人士帮忙,然后最重要的步骤是去做,这一切都起源于有经营婚姻的理念而且把它当做目标去实践。“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餐!”,很多人因为感情问题而感到痛苦,但是从经营感情的观念去检查他们,常会发现他们根本没做什么,那么会有问题是理所当然的。如果你不想七年之痒发生在你身上,那么拿出行动吧,如果不知道怎么做,那么你第一个行动就是“去找方法”。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