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生死”江门一中是个标本

(2009-02-26 22:14:33)
标签:

江门一中

标本

师生

满意

杂谈

分类: 阅评

“生死”江门一中是个标本

为解决临近工厂排污对江门一中师生的侵扰,江门市政协委员欧阳国远向本次政协大会上交提案《关于进一步改善江门一中空气质量的建议》。一中2005年搬入新校区时气味就特别大,严重时闻起来会有恶心呕吐等反应。当时有个政协委员通过提案反映此事,市领导重视下进行了治理,2007年达到了最好的水平,只是偶尔有点气味,全校师生都比较满意。2008年下半年起味道又开始浓烈起来,频率也越来越密,一个星期有三四次,深夜更加浓烈。(见本报前天报道

从资料上看,当年学生满意、家长满意、教职员工满意、社会各届满意的“四满意”工程,江门市一中,如今有几满意呢?这么糟糕的环境,学生不会满意,家长自然满意不了,教职工当然也不会满意,社会各界满意不满意,好象也改变不了一中师生面临的亟需解决的环境现状。于三千多师生的健康也是毫无意义。

这么一个重点工程,肯定不是毫无计划、匆忙上马。既是领导的“心腹”大事,也关系着众多孩子身心健康的成长,动工前必然要经过专家的详细论证。何谓论证,即校址选择是不是恰当,有无可行性之类。如环境是否适合孩子生活学习。报道中说,当时气味就特别大,为何还是执意要在这样的环境中建校?侨乡论坛当时即有网友发贴质疑为何要选址于此。民意被无视,专家论证程序呢?也成了摆设?还是另有他因?

更为可笑的是,环保官员居然以“工厂先建在那的,江门一中是后搬去的,提要求也不好说”为由拒绝一中三千多名师生的健康诉求,令人叹为观止。对环境污染的整治,不是按“先来后到”为序,而是基于污染事实是不是存在,决定是否付诸于法律层面的问题。决非是先存在即合理。有环保官员的这种环境治理观念,江门环境想不“好”都难。

如今此事付诸于政治制度,也被媒体关注,再到行政首长批示,顺理成章。江门一中三千多名师生关心的问题也将得到解决。只是这种解决问题的程式,实难为人接受。领导,媒体,这些元素无疑是现在解决问题的“主流”范式。三千多师生的健康诉求,不如来自权力的一纸批示,也不及一次曝光。这么一个法律健全不缺执法主体的制度沦为权力与媒体的“看门狗”,这令普通如你我的民众多么难看。无论一中问题如何解决,都免不了为人诟病,这也是事实。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