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学昆明的不养懒官
(2008-09-26 20:16:12)
标签:
懒官仇和官员政府部门执政能力昆明杂谈 |
分类: 阅评 |
注:这个月想要达到某个高度,似乎总是不理想。应该早就到了,偏偏遇到这样那样的事,结果是这个月就要过去,永远也无法达到那个高度了。这就是天意?当然,这个高度不是新的高度,而是这个月的目标而已。想骂人……
学学昆明的不养懒官
东莞市委书记刘志庚24日率东莞党政代表团考察昆明,表示“昆明做法让我们震动”。昆明市委书记仇和表示“昆明不养一个懒干部”,并且要砸3500亿搞基础建设。在“昆明—东莞友好交流座谈会”上,两位都把解放思想作为破解城市升级难题的市委书记,都认为合作就是双赢,十分有默契,赠送礼品时都选择了船。(见昨天东莞时报)
经济上与东莞有些距离的昆明,东莞能从中取到什么经?尺有所短,寸有所长。衡量一个城市的标准并非只有单纯的经济。所以东莞市党政代表团一到昆明,就被“震动”。昆明因仇和而声名在外,公布领导电话、铁腕治污、进行全国撒网式招商等等。所透露出来的信息是主政者意志被强烈而肆意的执行,换句话说,当地政府部门的执政能力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高。辩证地看,同样可以说这是长官意志的体现。那么,东莞学还是不学?
从法治社会构建的角度看,显然,强势的长官意志并不符合这一精神。即,东莞不应该学习、选择有违法治进程的昆明元素。但其背后透露出来的信息——提高政府部门的执政能力,让民众分享社会发展成果——是值得东莞学习的地方。比如,东莞也可以效仿昆明,公布所有官员的电话,迫使官员必须想法坦然面对公众(工作做不好,公众打电话总是质疑、指责,感觉如何?);东莞也可以以制度摒弃懒官、无所作为的官员之类。也就是,只要是有益的昆明元素,都可以拿来为东莞所用。
我们都知道,提高政府效能,给予官员紧迫感与压力,都要触及到既得利益者的利益。谁是既得利益者?当然是政府部门的官员(公务员)。而制定政策、制度以作利益切割的同样是他们,切割自身利益,理论上说容易,但现实中却很难毅然作出某种抉择。这就要看职能部门官员(公务员)的决心与力度。从昆明的成功实践看,这种切割是可行的。如果东莞不能很好的切割,那只表明,东莞官员(公务员)的既得利益超过了民众的利益诉求。如此,还怎么能说是“以民为本”呢?而且,提高政府运行效率,也是当前东莞经济转型的迫切需求。
我的意思是说,东莞党政考察团能不能避免很多考察团浮于形式的潜规则,就看他们的考察结果,最后是仅停留于文字还是要付诸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