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栽下梧桐树,留住金凤凰

(2008-08-14 07:13:34)
标签:

杂谈

分类: 阅评
栽下梧桐树,留住金凤凰
11日举行的东莞台商产业转型升级论坛爆出猛料,中国生产力促进中心、台湾生产力促进中心首次表态联手,建东莞生产力学院,助推台商转型升级。东莞市将在50亿元“科技东莞”基金基础上,另拿出10亿元转型基金,帮助包括台商、港商在内的企业就地转型升级。(见昨日本报)
在莞中小企业、民营企业、出口型企业和劳动密集型企业,因受土地、劳工和环保成本的上升,人民币升值和美元贬值等因素影响,面临要么关闭,要么转移,或者升级的困境。关闭,是政府企业双输的、最坏的结果。转移?不管转到内地还是国外,企业过些年后同样要陷于这种困境。13亿人的巨大市场,足以影响企业转移出境的决心!升级,如果成功的话,如此巨大的市场,可是有着挣为完的钱。看来,企业的转型升级才是在莞遭遇困境企业的最佳选择。于东莞市而言,无疑也是。
企业与政府不愿意彼此抛弃,称得上惺惺相惜。东莞市出钱出力帮助企业转型的行为,既可解释为政府责任使然,又可以说是由对企业的需求所决定。企业“相对其他地方,我们很幸福”(东莞市台商协会会长叶春荣语)的感受,自然也有基于这一点。政府对曾经是经济支柱的众多企业撒手不管,不愿意支付转型的成本;对以往获取相当利润地方的未来,企业不愿支付并忍受暂时的阵痛,一走了之——很多处于经济发展拐点地方最为常见的现象。不愿付出只想索取的特性,不属于东莞市和众多坚守在当地的企业。一叶知秋,东莞与在莞企业的品质可见。这种品质显然不是那种你说你具有某种品质别人就会相信的。
报道中说,上个世纪50至60年代的台湾,就成功完成了向新兴产业的过渡。这应该是给了东莞和就地转型升级的在莞企业一颗定心丸,转型升级这条路别人走得通,为何我们走不通!有方向,有目标,有坚持,有努力,笔者也认为东莞能够更快更好地走完这段曲折的转型路。
虽说巨大的市场对在莞企业的诱惑力不小,但东莞市所栽“梧桐树”的优劣也是颇为关键的因素。俗话说,家有梧桐树,引得金凤凰。企业转型,需要技术和人才,就建生产力学院为企业培养人才,提供转型“软配套”;需要资金,就有50亿的“科技东莞”基金和10亿的加工贸易转型升级专项资金强力支持。这种想“凤凰”所想,急“凤凰”所急的“梧桐树”,何愁留不住“金凤凰”?按说,市场经济讲究自然法的“优胜劣汰,适者生存”,东莞这种做法会不会惯坏在莞企业?不用担心,这只是应对特别时期采取的特别措施,而非平常语境下的违背自然法则的习惯性使然。至于如何利用“梧桐树”,比如市场营销平台、技术提升平台、升级转型辅导平台等,以迅速完成企业转型升级的诉求,政府已经无能为力,只能靠企业的智慧和眼光了。不能不提的是,笔者希望东莞市能够像对待港台企业一样对待内地企业,同样是“凤凰”,何以内外有别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