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花不出去是会贬值的
(2008-08-08 07:42:01)
标签:
杂谈 |
分类: 阅评 |
钱花不出去是会贬值的
8月6日,东莞市第二季度整治环境卫生会议召开,会议通报4天大检查情况,全市32镇街596个村“六乱”问题不容乐观;2.29亿元环卫基础设施财政补助花不出去,大部分镇街的环卫基础设施数量不足,目前申请公厕、垃圾转运站财政补助的镇街只有石龙、大朗等6个镇街。(见昨天广州日报)
一方面镇街“六乱”很严重,环卫基础设施又数量不足,一方面用于改善环境现状的巨额财政补助花不出去,很有意思吧?虽然不能就此断言掌握财政补助分配权力者没有改善环境现状的诉求,也起码表明他们的诉求不是很强烈。“脏乱差”最影响谁?当然是朝朝夕夕工作生活在这些镇街的民众,其改善环境现状的诉求也最为强烈,但他们在这些财政补助的使用上没有多少发言权。权力与群体数量不对称,这是事实。
镇街呢?为民众提供良好环境,优质的基础设施不是更好吗!为何不要钱花?依据笔者经验,或者这钱不好要,或者这钱不好花。钱难要,从“跑部向钱”这个异化的词语,可以看出一二来。即便是正常的必要的钱,“上边”也会以种种理由拒绝,需要“下边”做很多“工作”,才能拿到应该很容易拿到的财政资金。钱难花,一般说,目前财政资金不存在这个问题。除非那些专项的比如扶贫款一类的,需要详细的开支清单,使用者从是获得好处的成本较大,可能性较小。东莞2.29亿元的公厕、垃圾转运站财政补助经费,难要?还是难花?难要或难花很“正常”——不给“下边”点苦头,怎么显出“上边”的威严呢?“下边”不能从中尝到点儿甜头,费尽心机的要钱何苦呢?执政为民说得没错,问题在于是何种层次的落实。
虽然环境考核也是一票否决,但不适用于掌握分配权的部门,它们只负责钱;由镇街申请财政补助的消极表现,可以推断镇街被一票否决的可能性也不太大,谁不在乎头上的乌纱帽呢?我的意思是,为改善环境现状的财政补助,如果更容易要些,如果带有强制性,民众的环境诉求能够具化——环境现状的改变决定镇街政府官员的官运(不是基于晋升意义)——那么2.29亿也不至于尴尬到花不出去的地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