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http://blog.sina.com.cn/u/1305702311
首页
博文目录
关于我
个人资料
微博
加好友
发纸条
写留言
加关注
博客等级:
博客积分:
博客访问:
关注人气:
获赠金笔:
0支
赠出金笔:
0支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大
中
小
欧洲行记——伦敦也曾“摊大饼”
(2013-05-11 17:24:06)
标签:
欧洲行记
伦敦
温莎堡
牛津
白金汉宫
如果你是一个对建筑美有一些认知的人,到伦敦,对着扑面而来的后工业时代建筑以及仰俯可见的中世纪建筑遗存,是不会不为之动容的。那种一开始的兴奋会让你拍照拍到要崩溃的感觉——想拍的太多了,不是你力不从心就是相机电池耗尽或内存“爆表”。熟悉当地的朋友说,伦敦就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领头羊,当时城市建设也是“摊大饼”,“城市病”泛滥,“雾都”就是那时对这个城市的别称。经过多年治理,现在伦敦没有工业,也没有农业。在去郊外的路上,到处是绿色的草坪和山林,散养着一些马、牛、羊,几乎看不到一点裸露的黄土。据说,几十年以上的建筑都是法定不能随意拆掉的。所以,我们看到的建筑外观都保留了过去时代的印迹,而几乎所有的窗户都是白色的塑钢窗,在午后的阳光下明亮而干净。现在,不说北上广,就是国内中等城市,要说建筑的新和奇,或者生活的其他方面,和发达国家相比确实差距缩小了许多甚至有不少超过的地方。可要比环境、比素质,倒真是一个需要长期努力的目标呢。
这是一家古老的酒店,据称泰坦尼克号启程前,有不少贵族客人在这里住的最后一晚。
伦敦街头的潮男潮女。
巴士、邮筒、电话亭是伦敦的“三元红”。马路不宽,可汽车、摩托、自行车都是左行,走的蛮快,并不显得局促。
CCTV,啥意思?——影响力忒大了。
城市雕塑在伦敦到处都是,有些是比较著名的,有些只有当地人知道。
温莎堡是英国女王的居住地,也是英国的“面子”。香港回归时有一个词,至今还有记忆,就是给英国一个“体面”的交接仪式。“体面”——足见英国人骨子里对曾经荣耀的在乎。
这种礼兵操已经没有实际意义,只是每天配合旅游的节目表演而已。
牛津,并不是传统观念上的一所大学的称谓,其实里面有三十多所互不相干的学院。培养了许多在全球事务上发挥作用的一流人才。说到教育,当地的观念是主要让孩子学会如何和这个社会文明相处。所以,对就业来说,岗位证书才是最重要的,不像国内把教育背景放在第一位,造成教育和社会需求的错配。社会,是个多元的组合,我们如果都想让孩子当总统,不是自己把自己逼疯了就是把孩子给逼疯了。这真是需要反思的一件事。
这是拍《哈利波特》场景的地方。
白金汉宫是英国女王办公或接待来宾的地方,其建筑美也是值得一观的。
在伦敦,很多地方都有养鸽子或其他飞禽以及小动物的地方。和人类和睦相处,一点也不怕人,你喂它吃的,它甚至主动上来和你亲近。这也体现了一种对待人与自然的态度。什么时候,我们也能都做到这样呢?前期还看到杭州西湖有人掠杀小松鼠的报道。
过去,我们对崇洋媚外有过一句话,叫做“外国的月亮比国内圆”。如果是真的,现在我相信了。是因为他们的环境治理确实比我们好,天比我们蓝,能见度比我们高,看起来月亮大一些也是可能的。中国把环境搞上去了、把吃的用的质量搞上去了、把国民素质搞上去了,里面都是生产力,都是商机。出去走走比比你就知道了。
分享:
喜欢
0
赠金笔
阅读
┊
收藏
┊
喜欢
▼
┊
打印
┊
举报/Report
加载中,请稍候......
前一篇:
欧洲行记——大英博物馆“博”从何来?
后一篇:
欧洲行记——塞纳河上的“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