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西采风记之三河老街

标签:
休闲皖西三河古镇老街杂谈 |
游三河古镇老街,是顶着烈日出行的。
似乎每次进入一些古镇啥的都要先过石拱桥。哈哈,此次也不能免俗呀!
刚进老街口,有碑亭翼然。读了内容,够民俗的。
“拉拉拽拽”——啥意思呢?好客?年轻男女表示亲热?大伙和导游揣摩了好一会儿。哈!
走在老街的阴凉处,蛮舒服滴!
狗狗趴在石板上——贪凉啊。
老街里的商户人家,有好多进的院子,规模不小。
侍候客人啦!——蜡像挺逼真滴。
商户在讨价还价?
院子里第一次见到了芦荟花——
芦荟是见过的,可开花的芦荟还是第一次见。收相机里了。
老街上的中和祥旧址,旁边就是卖麻饼子的铺子。老妈是安徽人,买一些给她老人家怀旧去。
柜台里的麻饼子——提个一大兜。
这是古镇的最高建筑,7层——胜造七级浮屠之意也!
古镇鸟瞰。
7层塔里每一层都罗列了不少好东西,啥漆器呀,瓷器呀琳琅满目的呢。
店铺林立,我们边晃悠,边东看西看的,倒也闲适。
边做边卖——孔明在的话不愁扇子用鸟!
一人巷,隔壁有乾坤呀!
隔壁就是杨振宁故居——荡点背景吧。
杨振宁是合肥人,其舅舅家在三河。杨振宁于1922年生于合肥,幼时曾随母亲罗孟华来三河。青少年时,杨振宁随父在外读书。1937年“七·七”事变后,全家自北平回合肥避难,杨振宁借读于合肥庐州中学高一年级。开学不久,为避日本侵略者飞机轰炸,学校迁往三河镇(约在11月上旬),杨振宁因随同到三河学习一段时间。1938年1月,杨随父去昆明西南联大。
杨氏故居里的“杏园”。
他老人家住过的屋子。
院子深处,老艺人在制作剪纸作品呢。
古镇的戏台上在演当地的地方戏——小庐剧呢。
我们在咿咿呀呀的戏声里离开了三河古镇。
三个小时后,已经在南京了。晚上豪雨如注,“双休”就这么过去了。
下回出行是啥时候哩?
我们很期待——
多谢观赏,等您顶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