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大豆的陷落(续四)

(2008-01-16 14:17:18)
标签:

大豆的陷落

粮食

农经

财经

 
    中国大豆压榨加工业在2004年的国际采购中惨遭滑铁卢,事后分析,有这么几层原因。
    一是单兵突进,盲目跟风。
    中国大大小小的企业,看起来总量不小,但却是各自为战,缺乏定价主动。自以为有钱就能买货,追高跟风的羊群效应表露无遗。
    二是缺乏准备,不懂风险管理。
    我接触到的不少企业领导,几乎一点国际贸易的经验都没有。他们是从小规模的作坊做起,靠改革开放的大潮高速发展起来的,也就是说靠“十几个人,七八条枪”拉起的队伍。企业壮大后,从管理到经营都存在后续推动力障碍。老板说了算,一言堂,决策随意,无处不在,就更谈不上对贸易对手的了解了。对利用风险管理工具来管理采购风险,大多也是一窍不通。
    记得在一次面对诸多企业老板的见面会上,他们最关心的是大豆价格是涨还是跌,就像是一群炒股的散户。我回答他们,对一个企业来说,涨也罢跌也罢,你经营都是要继续下去的,不能说一时价格涨跌,你经营就不搞了,市场就不要了,你要靠管理来化解风险,转移风险,不要有投机意识,不要有赌徒意识。
    诚然,这些企业家有不少人第一桶金是靠冒险甚至赌所得到的。但是,那时企业规模小,是“胡传魁”,大不了赌输了脱了皮鞋再穿回草鞋。但现在不一样了,你是成千上万人的大厂,多少人的饭碗就指靠你,你还能赌吗?你赌你犯罪!老板可以随便喊,但企业家这三个字是不能随便喊的,这三个字,是要肩负社会责任的。
    三是国际采购规矩已定,国内企业缺乏腾挪余地。
    在国际市场采购大豆,一般是先买船期,也就是俗称的买升贴水。然后透过境外期货经纪公司在CBOT期货市场来点价,期转现后再装船在海上漂40来天到达国内港口,即便买南美大豆,也是要透过CBOT点价。这里买船期,点价都是暴露在外,很容易被对手得到这方面的咨询。另外,国际市场价格波动瞬息万变,在海上豆子漂40来天,如果缺乏风险管理,等到豆子到港,价格都不知道跑到哪里去了。
    似乎,中国大豆压榨企业的这一劫难,是在所难免的了。但是,从后续影响来看,这仅仅还是个开头。
    随着2004年4月直到跨年度的2005年,国际市场大豆价格如水银泻地,直落500点历史低位。
    2004年4月前的高价,刺激了国内5月份的春播。当东北农民在田间辛勤的劳作,心里期盼下半年的收获时,殊不知,等待他们的将是疲软的市场,难以消化的库存。
    中国农民一样缺乏风险管理经验。
    根据头一年的价格来确定下一季的生产,这在经济学上叫蛛网理论。
    怎么办呢?我们没有各种得力有效的行业协会!我们没有具有前瞻性的指导性报告!我们从来都是各自为战缺乏协作缺乏统筹!
    几千年来,都是如此种地的!
    因为国产大豆早已不占国内压榨加工的主流,所以东北大豆的定价,早就随进口大豆的到岸价来确定了。
    如果到大连港的大豆价格是3000元一吨,那么,佳木斯的地头收购价就是3000减去大连到佳木斯的运费,再减掉各项杂费。
    当然,东北的豆子,最远只能到关里的长江以北。长江以南都已是进口豆的天下。
    东北豆再往南去,费用已不划算。
    2005年年末的禽流感,对整个大豆产业链都是雪上加霜的一件事。
    但对外资来说,觊觎已久的机会终于等到了。

(待续。明天迎客,后续可能推迟一天,望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