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一般家庭搞装潢,少说几万多则几十万已很普遍,家什用具也以实用为主,随着生活习惯,生活节奏的改变,漆器已在家庭用具中较难一见,欣赏它的风采,也只能到博物馆里一睹芳容了。
记得小时候,老屋里还看过几件漆器,一是洗脸盆架,上嵌椭圆镜子,黑底描金。还有已不成套的漆盘几件,也是黑底上描有艳红的四季花卉。东西都旧了,且有少许残缺,大概到了破“四旧”的时候,就连着哪怕仅有一丝痕迹的讲究点的东西也一起被送到废品收购站去了。那时,有一点爱好古董的人,守着废品收购站,倒是一定能淘到好东西的,可谁敢呢?一把嘴里含珠的红木龙头拐杖,为了把龙头给弄掉,老爷子拿着斧头,费了老鼻子劲,结果把自个儿虎口都震破了。几双老皮鞋,斩了跟,原以为还能穿穿,结果对脚实在是折磨,且不伦不类,还是送了“挑高萝”的。
哈哈,真乃此一时彼一时啊!
朋友装潢搞好了,请我去看,是仿古设计的,在他客厅里一坐不愿起来,那对面墙上的黑底嵌贝梅兰竹菊漆画四条屏,真是美且高雅,与装潢风格浑然一体。我说,坐你家厅里我就哪儿都不想去了!
实际上漆器在我国古代是寻常百姓家里的常见物件,其工艺历史可上溯到六七千年前。现在出土最早的好像是河姆渡时期的器物。史书记载最早的是这么一句,“流漆墨其上。禹做祭器,墨漆其外而朱画其内”。写过《逍遥游》的古代大文人,大哲学家庄子,据说还管过用来做漆器原料的漆树。真是没见过漆树是什么样子。
看中央二套《鉴宝》栏目,那些已微微谢顶的文物鉴定专家,戴白手套拿着厚厚的镜子煞有其事的鉴别漆器的年代与价值,也听了几句,照搬来壮胆。一是好像要看有没有断纹,有的话则一定是明以前的老货。再是看风格工艺漆色,里面花花道道的就多了。一时已记不周全。
哈哈---
咱是外行咱怕谁?
看不出门道还不兴看个热闹?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