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好自己的人生规划和职业规划、教育规划
不同的年龄阶段有不同的理财需求,对照我刚才问的那些问题,在不同的年龄阶段里,你们现在的人生目标是什么,如何做好自己的人生规划和职业规划,教育规划呢?
第一点是永远不要去和别人比,和昨天、去年的自己比
谈到生活的态度和职业规划。 作为一个理财规划师,作为一个职业经理人,作为一个创业者,我总结出来 4点和工作和生活相关的态度:永远不要去和别人比,和昨天、去年的自己比。我最反感跟原来的同事同学在一起,大家坐在一起很爱比的心态,你现在一年能赚多少钱,现在有多少房产,你现在开什么车,我觉得没有意思,这是在浪费时间,会让人变得很狭隘,要跟去年去比。
第二点是时间是最宝贵的资源,让每分钟都有价值
我们在座有没有为了省两块钱,可能会走 20分钟的路到你家后面的超市去购买东西,为了能够省两毛钱,可能有的女性朋友会跟卖菜的菜农争一下。象我这样的人一个星期只做一次购物,到沃尔玛或者家乐福,而且一次买一大堆东西把冰箱添满,而减少小幅度的天天购买,浪费时间。我最反对没事情干了,到商场去逛逛。同样的一件事情,一个时间,做不同的事情,在这方面可能很多人跟我不太一样,在过去11年工作当中,我花在工作上面的时间,加在一起,这种效率和强度可能会超过一个50岁人的工作时间,所以在学术方面,在知识方面,我比这些人可能有更多的造诣和回报。
第三点:去做别人想不到的事情和别人不去做的事情
还是拿自己做例子, 1995年的时候,在建国门外跟德国的投资者,贵友对面的一个工厂的地皮,我当时认为这以后肯定会旺起来,如果谁有眼光会把对面的地都看上,跟那些单位去谈,然后搞一个地产的开发,肯定会了不起,这个事情潘石屹想到了,潘石屹跟去谈了,去做了,而我有这个想法,但是没有去做,一千个人有很好的主意,大家去谈,想去做,有100个人去想做,真正做成功的可能有一个人,还有一个道理要有预见性,预测性,那些聪明的人,没有学过财务的人照样能把自己的财理的很好。巴菲特是很成功的投资者,但是他没有正而八经学过投资的知识,为什么看上做投资,怎么分析这个市场,当时他决定是否买可口可乐的股票或者百事可乐的股票,怎么做市场调研,当时他很年轻,到运动场旁边去捡了很多观众扔的瓶盖,搜集起来做了样本调查,市场调研可能有一千个,回到家里面自己统计,自己得出了一个市场上面的数据,有种前瞻性在里面。
最后一点:预测未来,为未来的目标做好每天的每件事情
我自己虽然在个人财富上面比不上很多大企业家,但是我觉得在很多方面是中国很多新兴行业的从业人员,比如猎头,比如互联网络的概念,在上大学的时候,大二大三的时候开始很关注了,比如理财业,我认为在西方国家这个行业这几年刚刚开始,西方国家也是经历了这样的过程,从传统网点的服务方式过渡到多渠道的服务方式,开始有 IFA的概念,IFA就是独立第三方理财公司。保险的经纪人,开始过渡到理财规划师,要预测到这个未来,张朝阳94年、95年开了一个很小的公司,当时有人看到他的公司非常简陋,非常小,但是到今天,搜狐是这么成功的网络公司,能够坚持下来,看到这个行业,也就是他的预见性。
今天听起来这个话题,人生的规划,还有人生的态度,跟我们理财似乎没有直接的关系,但是你可以看,看你客户,看你的朋友,看那些成功的人士,没有受到很系统的培训,但是在财商上面的观念还是非常不错,我觉得这四点很清楚地描述了他们。
看看不同类型的理财态度具备什么情况
现在想对大家做一个小小的民意测验,这里引入了态度关于理财价值观的概念。把人的理财价值观,理财的态度,人生的态度分成四种类型,蚂蚁族,蟋蟀族,蜗牛族,慈鸟族,看看不同类型的理财态度具备什么情况。
20岁开始到60岁期间蚂蚁族的人能把一半的收入用作消费支出,也就是他的储蓄率达到50%,他到了退休以后,60岁到80岁这段时间,退休后的生活比退休前好得多。比如在美国、澳洲,很多60岁退休的夫妇,退休后做的第一件事情是买一个房车,上面有厨房,有洗手间,老头在前面开车,老太太在后面做饭。
我们讲人的一生当中有三个不同年龄段,第一个阶段是别人养着你。第二阶段是你去养别人,如果不要小孩,有两个阶段,别人养你,你自己养自己。大多数人来说,你去养别人。到了最后一个阶段是你自己养自己。好好测算一下,自己养自己的时间其实挺漫长的,大学毕业 21岁,22岁,要小孩可能28岁,在北京年龄比较晚一下,小孩20岁走出家门,不再养你。大概45岁,50岁把小孩赶走,50岁再到你走的那一天有多长,现在人类越来越长寿,我们在座的每一个人你们都能轻轻松松活到90多岁,平均年龄到我们老的时候,当然平均年龄现在是30岁,我们到老的时候,我们不是60岁退休,可能要求70岁退休或者75岁退休。人生三个阶段当中最漫长的阶段是自己养自己,我们这里比较的是退休前后的比较,四种类型的人怎么看待退休的问题。
蟋蟀族,一年挣个十万,大概 90万都花掉了,没有太多的积蓄,到60岁以后靠别人的救济,自己的钱很少。在美国有这样的统计,美国有一百个人当中到60岁退休的时候,大概有25个人已经由于疾病,和事故已经去世了,还剩下大概75个人,这75个人当中,真正踏踏实实能过得好的人不到10个人,剩下的大多数人都得靠政府的救济,或者自己再去出卖自己的体力去工作。为什么美国很多的麦当劳快餐店里面,打工的人不是像国内的年轻人,因为在60岁以前没有很充分的退休规划,支出的比例过高,我们管这个叫蟋蟀族。
蜗牛族的人是爱作地主。他赚了 100块钱,支出75块钱,25%的经营资产去供房子,在北京,尤其在我们上海这样的人特别多,不少中国人有一种爱做地主的概念,自己房子有了还不够,还得再去买两三处房产,这些钱按揭,贷款,这次上海房屋价格的改革,很多的现在已经缩了,缩了20%、30%,我认识一个50多岁的中年人朋友,他自己是政府公务员,买了3套房子,90%,现在的资产放在房地产上,没有太多的变现资产。从20岁到30岁背了很沉重的房地产负担,跟前面的蚂蚁族大不一样。
慈鸟族可能代表在座的部分中年朋友,一心一意是为了孩子。赚了一百块钱, 50块钱支出,大概其中还有这么大的比例是用在子女教育方面,我看到很多的亲戚都属于这种类型,花了很多时间送小孩到钢琴班,芭蕾班,在座的中年朋友是不是这样子,一心为了孩子,我的亲戚们都是这样,宁可自己苦一点,小孩也得用上手机,小孩上高中有手机了。自己退休以后,还得考虑自己的小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