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字: 刘红旭 急性心肌梗死
AMI 中医治疗
伴随社会老龄化进程,心血管疾病已经成为人类最首要的死因,急性心肌梗死(AMI)是临床最为常见的心血管急危重症。《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中医药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及《中医药创新发展规划纲要》都将心血管疾病作为重要的研究方向。尽管长期以来中医药发展战略始终把心血管疾病作为重大疾病的首要研究对象和突破口,但是建国以来中医药治疗AMI总体状况的流行病学资料还很欠缺,也缺乏中医药参与AMI治疗特色优势的规范化临床研究。
上个世纪七十年代,由崔吉君教授领衔的北京地区冠心病协作组开始对AMI的住院治疗状况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北京市上世纪七十年代初到九十年代初AMI住院期病死率从23.20%逐步降至10.8%[1][2][3]。天津、上海及广州也有类似的调查,病死率在12-20%之间[4][5][6]。新世纪以来,国内有4项大规模冠心病临床流行病学调查,包括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北京、上海30家医院3
308例AMI治疗现状调查(STSAMI)以及GRACE、CPACS和BRIG研究,调查病例均在3000例以上,STSAMI是唯一的AMI临床流行病学调查[7]。
STSAMI由中国中西医结合会心血管病专业委员会发起,北京、上海共计调查了2000-2001年30家医院3308例AMI患者的住院状况[8][9]。此后,首都医科大学北京中医医院联合北京地区三级甲等中医医院,以首发基金联合攻关项目为支撑,对北京地区三级甲等中医医院AMI住院患者进行了长达10年的注册调查; 2002年后进一步调查了10家二级甲等中医医院AMI住院治疗状况;并先后对应调查了8家三级甲等西医医院作为对照;2008年课题组与中华中医药学会合作,在全国范围内对26家三级甲等中医医院的AMI住院治疗状况进行了调查,累计病例接近5000例。目前课题组取得了国内最为权威的中医医院AMI治疗状况资料,相关研究结果正在逐步发表,初步研究结果显示,就诊于中医医院的AMI患者具有独立的临床特征,中医药在降低AMI病死率方面可能独具优势,中医医院在治疗AMI方面尚存在不足。
文章来源:
www.365heart.com
点击查看全文: http://www.365heart.com/shownews.asp?id=33359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