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字:急性心肌梗死
骨髓自体细胞移植
丛洪良
最近德国科学家Muhammad Yousef等在《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 JACC》上报告了一项急性心肌梗死(AMI)病人进行骨髓自体细胞移植的小规模对照研究。研究观察了62例AMI患者,于AMI后7±2天后在冠脉球囊低压膨胀下将自体骨髓细胞分离后注入心梗相关冠状动脉内(细胞数为6.1±3.9×107)。以另外62例AMI患者为对照。进行了为期最长5年的随访,分别于3个月、1年和5年进行了相应的随访。两组入选时均明确AMI诊断并进行了急诊PTCA,其基线水平[包括年龄,BMI,性别组成,CK水平,左室射血分数(LVEF),梗死相关血管,住院天数,病变冠脉血管数,术前的用药和心血管相关的危险因素]没有差异。入选后于3个月进行随访显示,骨髓细胞移植组的相关指标:包括LVEF、左室收缩能力的相关指标[例如左室收缩期末容量(ESV)、每搏输出量指数(SVI)、收缩速率、收缩指数]均有一定改善,而梗死面积有所缩小。骨髓细胞移植组相对于自我基线水平,上述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对照组上述指标在3个月时无明显变化。同时3个月时随访的心律失常的指标[包括心室晚电位(LP)、心率变异性(HRV)等]也优于自身基线水平。上述指标中LVEF、ESV、SVI、EDV等分别于1年和5年进行了随访,其中LVEF在骨髓细胞移植组在1年和5年时仍优于自身基线水平且有显著性差异,而对照组的LVEF和ESV劣于自身基线水平且有显著性差异。最鼓舞人心的是,在骨髓细胞移植组随访的4.6±2.1年过程,死亡1人,年死亡率为0.35%;而对照组在随访的4.8±2.2年期间死亡人数为7人,年死亡率为2.35%,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文章来源:www.365heart.com
点击查看全文:http://www.365heart.com/tabloid/2009/08/temp_30992.shtml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