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ARVC/D最新诊断标准

(2009-08-19 02:59:05)
标签:

健康


关键字:ARVC/D Marcus教授  专家共识 刘文玲胡大一

    2009年4月19-21日在法国巴黎召开欧洲心律失常学会第五次年会上来自美国的Marcus教授公布了最新的ARVC/D诊断标准,现介绍给各位同仁并列表进行比较。
 
ARVC/D诊断标准的专家共识
1994年诊断标准
最新诊断标准
Ⅰ.整体和/或局部运动障碍和结构改变
主要条件
严重的右室扩张和/或射血分数降低而没有(或仅仅轻度改变)左室正常
局限性右室室壁瘤(舒张期局部膨出,无运动或运动障碍)
右室严重的节段性扩张
 
Ⅰ整体和/或局部运动障碍和结构改变
主要条件(二维超声)
右室局部无运动、运动减低或室壁瘤,伴有以下表现之一:
胸骨旁长轴(PLAX)≥32 mm
胸骨旁短轴(PSAX)≥36 mm
面积变化分数(FAC)≤33%
主要条件(MRI)
右室局部无运动、运动减低或右室收缩不协调,伴有以下表现之一:
右室舒张末容积(RVEDV/BSA)≥110ml/m2(男);≥100 ml/m2(女)
或右室射血分数(RVEF)≤40%
  主要条件(右室造影)
右室局部无运动、运动减低或室壁瘤
次要条件
轻度整体性右室扩张和/或射血分数降低而左室正常
右室轻度节段性扩张
右室局部运动幅度降低
 
次要条件
右室局部无运动或运动减低,伴有以下表现之一:
胸骨旁长轴(PLAX)≥29 mm
胸骨旁短轴(PSAX)≥32 mm
面积变化分数(FAC)≤40%
次要条件(MRI)
右室局部无运动、运动减低或右室收缩不协调,伴有以下表现之一:
右室舒张末容积(RVEDV/BSA)≥100ml/m2(男);≥90 ml/m2(女)
或右室射血分数(RVEF)≤45%。
 
Ⅱ.室壁组织学特征
主要条件
心内膜活检发现纤维脂肪组织代替心肌细胞
 
Ⅱ.室壁组织学特征
主要条件
至少一份活检标本形态学分析显示残余心肌细胞<60%(或估计<50%),伴有纤维组织取代右室游离壁心肌组织,伴有或不伴有脂肪组织取代心肌组织。
  次要条件
至少一份活检标本形态学分析显示残余心肌细胞60%-75%(或估计50%-65%),伴有纤维组织取代右室游离壁心肌组织,伴有或不伴有脂肪组织取代心肌组织。
 
Ⅲ.复极异常
次要条件
右胸导联T波倒置(V2、V3)(12岁以上;不伴右束支传导阻滞)
Ⅲ.复极障碍
主要条件
右胸导联T波倒置(V1、V2、V3),或14岁以上,不伴右束支传导阻滞,QRS≥120ms
次要条件
V1和V2导联T波倒置(14岁以上,不伴右束支传导阻滞),或V4、V5、或V6导联T波倒置
V1、V2、V3和V4导联T波倒置(14岁以上,伴有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
Ⅳ.除极/ 传导异常
主要条件
Epsilon波或右胸导联(V1~V3)局部QRS波延长(>110ms)
 
Ⅳ.除极/ 传导异常
主要条件
右胸导联(V1~V3)Epsilon波(在QRS综合波终末至T波之间诱发出低电位信号)
 
次要条件
晚电位(信号平均心电图)
 
次要条件
标准心电图无QRS波群增宽,QRS<110ms情况下,信号平均心电图至少1/3参数显示出晚电位:
QRS滤过时程≥114 msec
<40μV QRS终末时程(LAS) ≥38 msec
终末40 msec RMS电压≤20μV
   测量V1或V2或V3导联QRS末端包括R波初始,QRS终末激动时间≥55 msec,无完全性LBBB
Ⅴ.心律失常
次要条件
左束支传导阻滞型VT(持续性和非持续性)(ECG、Holter或运动试验)
频发室性早搏(24h大于1000个)
 
Ⅴ.心律失常
主要条件
持续性或非持续性左束支传导阻滞型室性心动过速,伴电轴向上(II、III、avF QRS负向或不确定,avL正向)
 
 
 
次要条件
持续性或非持续性右室流出道型室性心动过速,LBBB型室性心动过速,伴电轴向下(II、III、avF QRS正向或不确定,avL负向),或电轴不明确。
Holter显示室性早搏24h大于500个
Ⅵ.家族史
主要条件
尸检或手术确诊为家族性ARVD/C
 
Ⅵ.家族史
主要条件
一级亲属中按照目前诊断标准有明确诊断为ARVC/D的患者
一级亲属有尸检或手术确诊为ARVD/C的患者
经评估明确患者具有ARVC/D致病基因的有意义的突变
 
次要条件
可疑ARVD/C引起的早年猝死家族史(<35岁)
家族史(符合目前诊断标准的临床诊断)
次要条件
一级亲属中有可疑ARVC/D患者但无法证实,而就诊患者符合目前诊断标准
可疑ARVD/C引起的早年猝死家族史(<35岁)
 
ARVD/C诊断标准:具备2项主要条件,或1项主要条件加2项次要条件,或4项次要条件。
ARVD/C诊断标准:具备2项主要条件,或1项主要条件加2项次要条件,或4项次要条件。
临界诊断:具备1项主要条件和1项次要条件,或3项不同方面的次要条件。
可疑诊断:具备1项主要条件或2项不同方面的次要条件。
 

 

文章来源:www.365heart.com
点击查看全文:http://www.365heart.com/tabloid/2009/06/temp_30103.shtml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