兹对室间隔缺损 (VSD)患者经导管封堵术后发生高度房室阻滞
(AVB)的特点及其诊断处理做一报告。
资料和方法
病例资料 2002年 8月至 2004年 2月在我科行
VSD介入封堵术后发生高度 AVB的患者共 5例,男性 3例,女性 2例,均符合
VSD介入封堵治疗的适应症 ,年龄 4~35(9.8 ±11.3)岁。VSD大小为
4~10(613 ±212) mm,植入封堵器的大小为5~12(8.4 ±2.6) mm,使用
Amplatzer封堵器,国产双盘状封堵器和 PDA封堵器
2、2、1例。对所有患者封堵术前以及术后直至出院的
12导联心电图作连续观察和分析。操作过程 在局部麻醉或基础麻醉下,穿刺右股静脉行常规右心导管检查,穿刺股动脉插入猪尾导管,行左心室造影后,确定
VSD的类型,换右冠状动脉造影管或改良的猪尾导管插入 VSD处,用 1根 0.08
cm长 260 cm的
J型导丝从导管送入,经一侧股动脉经左心室、VSD、右心室、右心房、股静脉建立一轨道,然后从股静脉侧的导丝送入准备好的伞堵长鞘,经下腔静脉、右心房、右心室室间隔缺损处,送到左心室并固定长鞘,按比缺损处直径大
2~4
mm选择好封堵器,将选择大小合适的封堵器固定于输送导管上。沿长鞘将封堵器用输送导管送至左心室打开前伞,缓慢回撤长鞘和输送系统直至前伞直立紧贴室间隔的左心室面,彩色超声心动图及
X线观察,确认前伞位置合适,无明显分流,固定输送导管,后撤长鞘,使后伞在室间隔右心室面弹开,双面伞固定于室间隔两侧关闭室间隔缺损。释放封堵器,撤出导管和鞘管完成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