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郭艺芳教授谈:心肌梗死后心源性休克的最新治疗进展

(2008-07-04 10:16:54)
标签:

健康

 

   关键词:郭艺芳  心源性休克  心力衰竭  心肌梗死  介入治疗  阿司匹林  肝素  氯吡格雷  阻滞剂

    一、概述
    心源性休克(CS)是心力衰竭引起周围组织血流灌注不足的一系列临床征候群,主要表现为血压降低、周围血管收缩、脉搏细弱、尿量减少、神志障碍、心脏指数显著下降等。临床上急性心肌梗死(AMI)是其最常见的病因,其他原因还有急性瓣膜病与心包填塞等。AMI患者入院时伴有心动过速和/或低血压预示着发生CS的可能性大。MI后CS的发生主要与高龄、前壁AMI、高血压、糖尿病、多支血管病变、左束支传导阻滞及既往是否有心脏病及心力衰竭病史等密切相关。住院的ST段抬高型AMI患者中CS的发病率为5%到10%,是此类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其死亡率高达80%。虽然近年来治疗水平有所提高,其死亡率有所下降,但仍高达50% 到60%。近年来,随着有创性再灌注技术及药物治疗的进展以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和冠状动脉旁路搭桥术在CS患者中的广泛应用,患者预后可能会有进一步的改善。但是,对于急诊医师来说,早期认识到疾病的发生、临床表现并给予及时治疗对于挽救患者的生命仍是至关重要的。
    二、AMI后CS的发病机制
    AMI后CS的发生主要是由于严重的左心室(LV)功能障碍,也可由右心室(RV)AMI和急性瓣膜病(尤其急性二尖瓣关闭不全)引起。近年研究显示,CS的发生机制可能是与LV收缩和舒张功能障碍相关的一系列缺血性级联反应。LV收缩功能障碍使心输出量减少,心排血量下降,冠状动脉灌注降低,局部心肌发生缺血。LV舒张功能障碍使LV舒张末期压升高,引起肺充血,导致机体缺氧和心肌局部缺血的发生。同时,心肌局部缺血可加重LV收缩和舒张功能障碍,是级联事件的主要环节。即使在收缩功能正常的情况下,缺血早期引起的舒张功能障碍也可引起肺充血,像多米诺牌一样,最终导致全心功能障碍。因此,减轻心肌缺血是改善患者预后的重要环节。目前减轻缺血的主要手段是急诊冠状动脉血管重建术。RV功能障碍引起的CS仅占5%,其主要原因是RV充盈不足导致LV排血量下降,治疗的关键是补液治疗以保证足够的RV充盈,从而维持LV前负荷。
    三、治疗策略的选择:
    ……
 
 
文章来源:

http://www.365heart.com

 

 

?/P>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