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方丕华教授谈:肥厚型心肌病T波改变的特征

(2008-02-25 16:05:02)
标签:

健康

 

文章来自:心血管网http://www.365heart.com

点击查看全文:http://www.365heart.com/shownews.asp?id=19627

      1995年世界卫生组织及国际心脏病学会联合会(WHO/ISFC)工作组把原发性心肌病分为四型:肥厚型、扩张型、限制型和致心律失常型右室心肌病。虽然它们同属原因不明的—组心肌疾患,但病理改变明显不同,临床表现各具特征。肥厚型心肌病的病理改变以心室肌肥厚为主,主要累及左心室和室间隔。大多是非对称性的左室肥厚。以室间隔肥厚最为显著而伴有左室流出道狭窄,属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少数呈对称性左室肥厚,为非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另有单纯为心尖肥厚的类型。组织学改变的特点是心肌细胞显著肥大,心肌纤维排列紊乱。不同类型的肥厚型心肌病的心电图的表现可以各不相同。一般说来,肥厚型心肌病的心电图表现包括:正常心电图、ST段和T波异常、左室肥厚、异常Q波、心电轴左偏、传导障碍、异位搏动和异位心律等。阜外心血管病医院[1]于1982年对279例经尸检、心血管造影及/或超声心动图证实诊断的肥厚型(60例,其中55例为梗阻型,5例非梗阻型)和扩张型(219例)心肌病病例作了分析,发现在不同类型的原发性心肌病,有些心电图改变有一定的特异性,对临床诊断有辅助作用。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很少具有正常心电图,国外学者报告仅8%~18%的病例心电图正常,甚至可少至3[2]。因为其他心电图异常将在本期的相关笔谈中详述,本文仅就肥厚型心肌病T波改变的特征作一简述。
      1、正常T波的形态:T 波代表两侧心室复极过程的电位影响,在临床心电图中,它与ST段同样具有重要的诊断意义。T波可有多种不同形态,这取决于T 向量环在各导联轴上的投影。一般情况下,直立T 波的形态是由等电位线开始逐渐升高,达到顶点后随即较快地下降至等电位线,波顶园钝,上下肢并不完全对称。正常T 波的方向多与QRS 的主波方向一致,振幅也大多数与QRS呈平行关系。正常T 波在I 、aVL、Ⅱ、aVF导联直立,波幅通常为1~6 mm 多数为2 mm 左右。正常成人 V1、V2导联中T波可直立或倒置,一般情况下,成人自V3以左的各导联中不应出现倒置T波。
      2、肥厚型心肌病的T波异常及与ST段的关系:ST段和T波异常是本病最常见的心电图改变,发生率为60%~84%。陈氏等[3]报告90例HCM 中,ST 压低41例(占46),T 波倒置60例(占67)。阜外心血管病医院的资料表明[1],ST-T改变的形态有一定的特点。大多数(85.7%)病例呈ST段水平型压低,少数为下垂型压低,无一例呈J点下移的上斜型ST段降低;而在T波异常中,约四分之三的病例为T 波倒置,且常呈对称型倒置,貌似“冠状T波”,并且大多数(93.5%)有T波异常的病例同时有ST段降低。因此,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