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厚性心肌病是以心肌非对称性肥厚,心室腔变小,左室充盈受阻,舒张期顺应性下降为特征的心肌病。根据左室流出道有无梗阻分梗阻性与非梗阻性。梗阻性心肌病(HOCM)是由于主动脉瓣下的室间隔明显肥厚(过去称为特发性肥厚性主动脉瓣瓣下狭窄,IHSS)。
HOCM有家族史,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肌收缩蛋白基因(sarcomeric
contractile protein
genes)突变为主要致病因素。组织学上变化为心肌细胞肥厚、组合和排列紊乱、以及纤维化等。病变常累及近端室间隔,也可见于其他心室壁或局限于心尖部,甚至累及全部心肌。
HOCM的主要症状:呼吸困难、心绞痛、心功能不全、心悸、眩晕或晕厥。猝死为最严重的并发症。研究发现,症状可能与左室流出道的压差有关,但猝死与其不一定相关。
HOCM患者发生猝死的机制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阵发性心房颤动、窦性心动过速伴异常的血管反应和/或心肌缺血(年轻患者)、持续性单形性室性心动过速、突然流出道梗阻、经房室旁路前传的快室率心动过速、以及房室传导阻滞等。
对HOCM患者发生猝死的危险因素评价:(1)病史:原因不明、运动易诱发的晕厥史,儿童和年轻患者有与该病有关的严重症状;曾有过心跳停止史;有心脏性猝死家族史等,有上述病史者易发生心脏性猝死;(2)超声心动图:严重左室壁肥厚≥30mm时,发生心脏性猝死的风险性高;(3)24小时动态心电图:如若Holter记录到非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则发生猝死的危险性明显增加,在儿童和年轻患者风险可增加八倍;(4)运动试验时的血压反应:直立运动时血压下降或升高较静息时血压<25mmHg,可预示发生猝死的危险性,但准确性较低,仅为15%;(5)其他预测因素:放射性核素扫描、心血管造影(心肌桥)、电生理检查和晚电位等,有一定的预测价值;(6)遗传测试:Troponin
T基因突变,β肌凝蛋白、Arg403Glu和Arg453Cys突变均可能与猝死有关。
文章来自:心血管网http://www.365heart.com/
点击此处查看全文http://www.365heart.com/shownews.asp?id=6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