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老年人高血压的特点及治疗
(2010-12-16 14:38:48)
标签:
健康 |
【关键词】
我国老年人患高血压比例较高,知晓率低,有效控制率更低,老年高血压的特点是:收缩压单纯性升高,血容量低及心输出量下降,从而造成心、脑、肾并发症多见且严重,老年单纯收缩压增高者首选钙离子拮抗剂和肾素-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老年舒张压升高为主的患者以利尿剂为首选,提倡对血压控制不理想的患者实行动态血压检测,拉西地平降日间血压较好,对夜间血压较高者首选钙离子拮抗剂和肾素-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1 流行病学
我国曾进行过3次大规模高血压调查,1958~1959年患病率为5.11%,1979~1989年为7.73%,1991年为11.26%。30年来患病率不断升高,近10年升高25%。调查中还发现高血患者已达1亿多,而知晓率仅25%,治疗率12.5%,控制率只有3%,远远低于美国。从人群防治的数据来看(如首都钢铁公司),有效的防治可使脑卒中病死率下降50%,急性心肌梗死(AMI)病死率下降58%,故加强高血压防治是降低我国老年人心脑血管病死亡率的重要手段[1]。2005年抽样普查,以收缩压(SBp)≥140mm Hg(1mm Hg=0.133kPa)舒张压(DBp)<90mmHg为单纯收缩期高血压(ISH),其患者病率为1.25%,老年ISH患者率为7.13%,提示ISH在老年人群中更为常见。
2 对老年高血压的新认识
1998年4月在巴西召开的第13届世界心脏病学术大会,对老年高血压诊断及治疗提出了新的认识,认为老年高血压标准也是40/90mm Hg,并强调老年收缩期高血压对心血管的危害性比舒张压增高更大,早期治疗对防止心、脑、肾并发症比中年人更重要[2]。
3 老年高血压特点[3,4]
3.1 外围血管阻力增高:表现为收缩压增高多见,脉压相对增大,对此血管扩张剂疗效佳。
3.2 血容量减少:不宜采用大剂量利尿剂。
3.3 心输出量减低:造成心、脑、肾罐流不足,易导致左室肥厚、高血压肾病、中风等并发症。
3.4 交感神经张力和血浆肾素水平常较低:为造成β-受体阻滞剂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疗效不显著的原因。
3.5 常伴发其他一些疾病:如冠心病、动脉粥样硬化、阻塞性肺气肿、糖尿病等。
4 老年高血压治疗
主要靠药物,主张早期用药,平稳降压,防止靶器官受损。降压目标为达到最大耐受程度,目前认为,老年高血压应降压140/90mmHg以下,老年收缩期高血压若能耐受,收缩压至少降至140mmHg。
常见降压药有: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钙拮抗剂(CCB)、ACEI、α与β受体阻滞剂;α-受体阻滞剂。1988年联合国高血压专家委员会已提出,CCB、ACEI均可做为一线药物使用。欧洲及我国不少专家也常首选CCB及ACEI作为降压治疗,CCB和ACEI治疗老年高血压治疗是否优于利尿剂和β受体阻滞剂,目前尚无结论。老年收缩压增高者,主张首选CCB及ACEI,酌情加用β-受体阻滞剂,一般不用利尿剂。老年舒张压增高为主者。治疗应以利尿剂为主,配合低钠饮食,血管扩张剂效果常欠佳,β-受体阻滞剂应能增加心室舒张期充盈,提高收缩期容量,最好不用。
另有资料表明[5],老年高血压并发心血管疾病或事件发生率与夜间血压增高有关,尤其是收缩压增高或夜间血压下降率呈负值者,故提出减少血压昼夜变异幅度,对减轻高血压,防止或延缓高血压并发靶器官损害有帮
文章来源:
点击查看全文: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