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吕树铮教授专访:冠脉介入:“由大变强”要求我们重新夯实临床基础

(2010-11-10 21:48:20)
标签:

健康

关键字:吕树铮 冠心病介入沙龙  CISC& CCC 2010  临床基本功

编者按:由中华医学会、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中华心血管病杂志、首都医科大学心脏病学系联合主办,北京菲然创意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承办的“第七届中国冠心病介入沙龙(CISC2010)暨第一届临床心血管病大会(CCC2010)会议”于2010年1月22-24日在北京召开。365心血管网对大会主席吕树铮教授进行了专访。

心血管网:CISC在业内是一个很独特的学术组织,在过去既保持了自己的风格,同时在形式上也不断的突破创新。今年如期举办的第七届中国冠心病介入沙龙暨第一届临床心血管病大会,不但会议规模的进一步扩大,而且名称也进行了更改。现在会议已经取得了圆满的成功,能否请您介绍一下会议规模扩大的过程和改名的初衷?
吕树铮教授:CISC最早叫中国冠心病介入沙龙,当时,很多医生都希望在冠脉介入方面有一个“TOP”级的会,就是一些顶尖的介入医生一起探讨自己专业领域的一些问题,比如怎么交流技术,怎么防治并发症,怎么进行行业规范。出于这个目的,主要需要能够主导冠心病介入潮流的这些人参加。因此,我们最早办的沙龙采取的是会员制的方式,会员大多是我国冠心病介入领域的专家。由于我做冠脉介入比较早,大家就推举我来组织,我们搞得非常认真,光筹备就搞了三年,一直到2004年才开第一次会。当时第一次讨论得特别热烈,引起了业界的轰动,很多人都要求参加沙龙的活动。
由于第一届会是我们少部分人策划的,规模扩大后什么人能参加就需要制定一定的标准。第二届时,我们按照卫生部的要求确定了参会的标准,那就是每年能够独立进行50例以上冠脉介入的医生可以参加。按照这个标准,当时国内有400多人。随着我国冠脉介入技术的迅速发展,到第六届中国冠心病介入沙龙时,会员已经有800多人,而且还有更多的人想参加我们这个会。这些年来,会议规模在不断扩大,但参会的人相对多了以后,水平的上下也就有了一定的差距。而且我们还发现一些医生过分地将目光集中在介入技术上了,而且本身连临床的基本功都不太够。这就需要增加一些内容,来弥补这方面的不足。
我认为办会不能曲高和寡,自娱自乐,搞一个五六个人的小圈子,而要像群众性马拉松,让大家都可以参与,都能受益。因此,经过组委会协商,我们决定将学术会议改进为类似于学术会议和基础学习班相结合的形式,让更多的人能够受益,也就是将介入沙龙进一步发展为临床心血管病大会。
 
心血管网:我们知道,现在心血管领域关于介入方面的专业会议非常多,请您谈一谈与这些会议相比,本次会议的特色和亮点是什么?
吕树铮教授长城会是综合的心血管病方面的会, CIT、介入论坛等会议基本都是以介入为主的。但每个会议都有自己不同的特色,比如长城会是针对于医生的发展指南方面讲得多一些,强调对临床的实践指导,是我们这

文章来源:  www.365heart.com
点击查看全文:   http://www.365heart.com/shownews.asp?id=34083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