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高血压的特点和治疗
(2010-10-28 10:19:37)
标签:
健康 |
【关键词】
老年高血压(EHPT)是指60岁以上患者发生的原发性高血压。血压高的老年人患心衰的几率为正常血压老年人的7倍。本文根据临床实践的粗浅体会,结合最新文献拟对EHPT的特点及其治疗作一综述。
1. EHPT[2]临床特点
由于老年人心排血量减少,周围血管阻力增大,血容量、肾血流量及血浆肾素均较年轻人低,同时肾小球滤过率低,稀释与保钠功能低,加之压力感受器敏感性下降,胰岛素抵抗发生,致使血压升高,故而老年易患高血压病。形成机制复杂,表现在临床上具有如下特点。
1.1 EHPT多以收缩期高血压(ISH)为主,据报道75岁以上老年人大多存在高血压,其中以ISH为主。这不仅说明老年人高血压患病率高,而且说明老年人HBP中以ISP为主。
1.2 EHPT其脉压差多相对增宽,随着年龄增长,主动脉硬化,动脉弹性渐差,心室收缩产生的压力几乎毫无变化的传递到主动脉,使动脉血压升高,而心室舒张期主动脉也无足够的弹性回缩来维持DP,结果使SP和DP不成比例的增大。
1.3 EHPT患者存在着比青年HBP患者更多的胰岛素抵抗,有资料表明,HBP患者中胰岛素水平相对较高,而血糖水平并不低,甚或偏高。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HBP患者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即发生了胰岛素抵抗。在EHPT患者中血糖水平较年轻人高,这说明EHPT患者胰岛素敏感性更差。
1.4 EHPT患者靶器官损伤较年轻人更易发生。ISP是许多老年人心、脑血管疾患并发症的重要危险因素。EHPT由于血压升高时间长至使左室肥厚,动脉粥样硬化,这进一步加重高血压。如此恶性循环不仅使心、脑、肾损害严重,而且其损害程度更严重。同时,EHPT对持续长时间的高血压产生耐受性,因而不被本人或家属重视,延误治疗,影响预后。
1.5 EHPT血压波动较大。一方面受内环境的神经、体液、生物钟节律等因素以及外环境等影响,在24小时血压波动幅度较大,二是易受体位因素影响导致体位性低血压,三是老年人有动脉硬化,测量时易出现“假性HBP”。
1.6 EHPT患者由于器官老化,代谢功能降低,所以常规用药也可以导致中毒或不良反应,若伴有合并症,用药更需慎重。
2. EHPT的治疗[1]
老年高血压不管是什么原因引起,不管血压的高度如何,老年高血压至少属于中度危险,必须尽早给予药物治疗。但80岁以上的老年高血压降压治疗所带来的好处尚有待评估,患者须在医生指导下用药。
2.1 非药物治疗[4]
2.1.1 必须保持良好的心态,要以积极的心态对待生活,保持愉快轻松的心情;生活要有规律,饮食起居有度。要注意不要站立太久,起床或体位变化时应缓慢。
2.1.2 饮食控制 ①低盐:老年人对盐更敏感,每天食盐摄入量宜小于6克,其他含钠佐料(如酱油,味精)较多时,应减少食盐摄入量。低盐饮食可使高血压患者收缩压下降5.0mmHg,舒张压下降2.7mmHg。②低脂:饮食中应控制胆固醇、饱和脂肪酸的含量,主要是控制动物性脂肪的摄入。烹调菜肴时,应尽量不用猪油、黄油、骨髓油等动物油,最好用香油、花生油、豆油、菜籽油等植物油。尽量减少肥肉、动物内脏的摄入。控制糖类及总热量的摄入。要控制体重,最好使体重指数<24Kg/m2。肥胖者要适当减肥,体重每减少5.1Kg,平均收缩压和舒张压分别下降4.4mmHg和3.6mmHg。合并糖尿病者,必须要严格按糖尿病饮食。
2.1.3 适当的体力活动可以选择快步走、慢跑、太极拳、门球、气功、体操、慢舞等,避免参加竞争性或剧烈
文章来源:
点击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