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郭艺芳教授谈:客观认识随机化临床试验的局限性

(2010-09-18 23:41:57)
标签:

健康

    

关键字 郭艺芳  心血管疾病  RCT 高血压  心衰  房颤  糖尿病   
    近三十余年来,随着循证医学模式的逐渐形成与完善,随机化临床试验(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 RCT)对临床实践行为的影响日渐增大。在心血管疾病研究领域,一系列具有里程碑意义的RCT的引入与完成,为临床心血管病学注入了大量新观念,对提高心血管疾病的防治水平起到了巨大促进作用。从心力衰竭神经激素抑制疗法的确立,到冠心病药物治疗基石地位的重新肯定,从高血压治疗中“降压是硬道理”理念的形成,到他汀类药物在血脂异常处理中独树一帜,无处不凝聚着RCT的结晶。毋庸置疑,迄今RCT已成为制定各种疾病诊疗指南的主要依据。然而我们必须清楚认识到,任何研究方法均有其特定的局限性,RCT亦不例外。客观认识与评估每一项RCT结论,有助于我们更好的汲取其精华并使之为临床实践服务。
1. RCT具有很高的科学性
    多数RCT均采用前瞻性、盲法、多中心、随机化试验设计。在研究设计过程中,通常有流行病学专家及/或数理统计学专家参与,在样本规模、终点设定、随访时间的确定等方面均经过严谨的计算与论证,为研究结果的科学性提供了有力保障。在实施过程中,研究组织者通过严密的质量控制程序对试验进程进行全程监督,保证了所得数据的准确性与客观性。这些措施使得RCT具有很高的临床指导价值,并逐渐成为我们获取研究证据的主要来源。
2. RCT理想化状态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