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利尿剂——历史悠久的降压药物

(2010-03-24 19:54:36)
标签:

健康

  自从1937年发现利尿具有降压作用以来[1],一系列临床研究证实利尿剂不但可以降低血压,而且还能减低心血管危险性和死亡率,所以尽管包括钙拮抗剂(CCB)、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和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等在内的各类新型降压药不断问世,但美国、欧洲和中国等制定的一系列高血压防治指南仍推荐利尿剂为一线抗高血压药物[2,3,4]

    利尿剂降压的确切机理至今不清,服药早期的降压作用可能和利尿导致细胞外液和血浆容量降低有关,而利尿剂的长期降压作用则部分与外周血管阻力降低有关。根据作用机理可将利尿剂分为噻嗪类利尿剂、襻利尿剂和醛固酮拮抗剂,其中噻嗪类利尿剂是最常用于降压治疗的利尿剂。在药理学上,噻嗪类利尿剂统指主要作用于远端肾小管的利尿剂,包含氯噻嗪、氯噻酮、氢氯噻嗪、多噻嗪、吲哒帕胺和美托拉宗等。所有噻嗪类利尿剂均经口服吸收,一般服用2 ~ 3 小时后起效,6 小时后作用通常较弱。与氢氯噻嗪相比,氯赛酮血浆蛋白结合率高(40% 和 99%),半衰期更长(2.5 小时和 50 ~ 60 小时),所以降压作用更持久和平稳。袢利尿剂也有降压作用,但长期降压疗效次于噻嗪类利尿剂,主要用于肾小球滤过率低于 30 ~ 40 ml/(min.1.73m2)或容量超负荷,如合并心力衰竭的患者等。醛固酮拮抗剂的降压作用较弱,其主要作用是防止噻嗪类利尿剂带来的钾镁丢失,及对抗 ACEI 和 ARB 所致的醛固酮逃逸作用等,包括氨苯蝶啶、阿米洛利和依普利酮等制剂。
 

文章来源:  www.365heart.com
点击查看全文    http://www.365heart.com/shownews.asp?id=33473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