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老年人高血压病的治疗进展

(2008-12-05 17:35:26)
标签:

健康

 WHO 规定欧美发达国家65岁以上称为老年。最近北欧有人提出随着人类寿命不断延长,是否可以认为70岁才定为老年我国中华医学会老年医学会于1982年根据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平洋地区会议所定提出60岁及60岁以上者为老年人,随着我国人均寿命不断延长,老年的划分也可能日趋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接近。即65岁以上为老年人。
    随着医疗卫生技术的发展,人类寿命不断延长,到2004年底,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达1.43亿,占总人口的11%在未来30年间,我国总人口中65岁以上老年人比例将从7.5%增长到14%。根据联合国发布的数据显示,预计到2025年中国老年人口将占全国总人口的20% ,每5人中就有1位老人 到2050年,老年人甚至可能达到40% ,将成为世界之最。
    高血压在老年人中的发病率高,约占老年人40%~45%,是导致老年人充血性心力衰竭、脑卒中、冠心病、肾功能衰竭、主动脉疾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升高的主要原因,严重影响老年人的健康长寿及生活质量,进一步探讨老年性高血压临床特征、诊断和治疗有着重大的意义。
 
    一、老年人高血压病的流行病学现状                    
    我国高血压的患病率呈上升趋势,与年龄成正比,北方高于南方,城市高于农村。调查结果显示,从1980~1991年间,我国人群高血压的患病率从7.73%上升到11.88%;上升了4.15个百分点,绝对值增长了54%;2002年调查结果,我国成人高血压患病率为18.8%,全国有高血压患者1.6亿,与1991年比较患病率上升了31%。1991年全国≥60岁人群的高血压患病率为40.4%,而目前我国老年人高血压的患病率达40%~60%或更高。据统计我国老龄化人口为9%,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已近5000万人,每年因高血压导致心、脑、肾脏病死亡者,将近1200万人。心血管疾病已成为中国人的首位死因,高血压是第一危险因素。
 
    二、老年性高血压诊断
    老年性高血压诊断目前尚无可靠的分界标准,仍采用时间年龄分界方法,欧美国家以65岁为老年的界限,我国以60岁为分界线最新的中、美、欧三指南对老年高血压未做特别分类,诊断标准与普通成年人相同,即:
    年龄在60岁以上,在未服药物的情况下,收缩压(SBP)≥140mmHg和或舒张压(DBP)≥90mmHg为老年性高血压,SBP≥140mmHg,DBP<90mmHg为单纯收缩期高血压(ISH)在老年高血压中,ISH多见,约占老年高血压的一半,SBP升高对心血管病的危险性比DBP升高更大
 
    三、老年人高血压病的临床特点
    1.血压波动大,易发生体位性低血压  立位比卧位收缩压降低> 20 mm Hg , 平均动脉压降低10 %以上,降压治疗的初期应经常测量立位血压。
    2.假性高血压,间接测压可高估血压值  老年人肱动脉呈僵硬状态时,间接测压法气囊压不住肱动脉,使测得血压读数过高,产生假性高血压,需直接测压。
    3..单纯收缩期高血压多  老年人半数以上为单纯收缩期高血压,发生冠心病、脑卒中和终末期肾病的危险以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最大,其次为双期高血压,然后才是单纯舒张期高血压患者。
    4.脉压差较大  脉压差越大,可能动脉硬化程度越重。欧洲高血压协会专家指出,脉压和动脉僵硬度增加可作为较高龄高血压人群心血管病,尤其是心肌梗死危险的预测因子。研究结果表明脉压每增加10mmHg,总死亡危险增加16%,脑卒中危险增加11%。
    5.并发症多且严重  存在多种危险因素和靶器官损害,易并发脑卒中和心脏意外,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更多见。
 
    四、治疗 
    (一)治疗目标
    老年人高血压治疗的主要目的是将血压调整至适当水平,最大限度地防止和降低心脑血管病的发病率、病残率和病死率,延长患者生命,提高生活质量。最新的指南推荐无论年龄大小,血压均应降至<140/90mmHg。如果并发心力衰竭、肾功能不全和糖尿病,应将血压降至<130/85mmHg。对于老年ISH患者,鉴于舒张压过低有害,建议ISH治疗的目标是收缩压<140 mmHg,舒张压≥70 mmHg。对>80岁的高龄老年人高血压患者,制订治疗策略还需大量临床循证医学提供有力的证据。目前对血压>200/110 mmHg的老年高血压患者,由于其发生心血管事件(CVD)的危险性很高,仍需谨慎降压,将初始收缩压降低20~30mmHg,有时可达到满意的治疗效果。
    (二)治疗策略
    对任何年龄的高血压患者,特别是老年高血压患者,都应在进行临床评价和危险性分层后,根据患者不同的危险性层次确定治疗计划。
    (三)非药物治疗
    老年人高血压的治疗和年轻人高血压的治疗一样,首先应从改变生活方式入手,包括减体重,采用合理膳食,适当增加体力活动和运动,保持心理平衡,戒烟等。各种非药物措施干预试验的结果提示,减轻体重和限制钠盐摄入是降低血压最有效的措施。老年人高血压病的非药物治疗具体内容如下:
    1减轻体重  将体重指数控制在正常范围。人群平均体重下降5~10kg ,收缩压可下降5~20mmHg ,高血压患者体重减少10% ,则可使胰岛素抵抗、糖尿病、高脂血症和左室肥厚改善。因此,减重对健康的利益是巨大的。
    2限制钠盐  每日食盐量不超过6g ,可使收缩压下降2~8mmHg。
    3减少膳食脂肪  减少食物中饱和脂肪酸的含量和脂肪总量。多吃蔬菜和水果,注意补钾、补钙、增加蛋白质摄入。
    4增加和保持适量体力活动  每周运动3~5次,每次20~60min , 可使收缩压下降4~9mmHg。有氧运动不但可以降低血压,还有助于调整紊乱的血压昼夜节律[10]
    5保持乐观心态,提高应激能力  干预影响降压疗效的心理社会因素,提高人群自我防病能力,增加老年人社交机会,提高生活质量。
    6戒烟、限酒  男性每日饮酒精量不超过25g,女性则半量,孕妇不饮酒。可使收缩压下降2~4mmHg。
    (四)药物治疗 
    1药物降压治疗原则 
    (1)任何情况下都必须渐进式降压,药物治疗应从小剂量开始,降压速度不宜过快,应逐步降压,多观察治疗反应
    (2)应立位测量血压,以排除直立性低血压
    (3) 为了有效防止靶器官损害,要求每天24 h平稳降压。为防止因夜间较低血压到清晨血压突然升高而导致猝死、脑卒中和心脏病发作,最好选用长效降压药
    (4)为使降压效果增大而不增加药物不良反应,多采用两种或两种以上药物小剂量联合治疗
    (5)药物治疗效果的观察周期应稍长,一般经过1~2周治疗后再调整给药剂量,而随诊周期应缩短,以便随时观察药物治疗效果。
    (6)个体化用药 老年高血压降压目标老年人降压标准和年轻人一样<140/90mmHg,但降
压幅度不宜过大,ISH如SBP>180mmHg应降至160mmHg以下,160~179mmHg应下降20mmHg
    2降压药物的选择
    目前用于抗高血压治疗的一线药物主要有六大类:利尿药、β2受体阻滞药、钙拮抗药、血管紧张肽转换酶抑制药(ACEI) 、血管紧张素Ⅱ (AngⅡ)受体阻滞药和α2受体阻滞药。抗高血压药物的选择受许多因素的影响,如患者既往用药史,药物费用,危险因素,有无TOD,有无心血管病、肾脏疾病或糖尿病,以及患者偏爱等。
    (1)利尿药 大部分循证医学资料表明,就有效性和耐受性而言,无论是单一使用还是与其他降压药物联合使用,噻嗪类利尿药都是高血压患者降压治疗的较好选择。其作用温和且持续时间长,降低收缩压作用比舒张压更显著,是治疗老年人高血压的首选药物,特别适用于ISH患者。小剂量利尿药能避免低钾血症、糖耐量降低和心律失常等不良反应。且利尿药价格低廉,有利于长期服用。一般可选择应用氢氯噻嗪,每次12. 5 mg, qd吲哒帕胺[ imdapamide,商品名:纳催离( natrilix) ] ,每次1. 5 mg, qd。并发肾衰竭时可应用呋塞米,在服用利尿药的同时限制钠盐的摄入可更有效地降压,且能减少钾的丢失。
    (2)钙拮抗剂(CCB  ) 通过阻断血管平滑肌细胞钙通道来降低周围血管阻力,起到降压作用,不会引起血糖、血脂代谢明显紊乱,还有强大的扩冠作用,耐受性良好,副作用轻,且老年性高血压无论是经典型还是ISH,其血流动力学改变均以低输出量、高周围阻力和低肾素为特征,因此CCB在老年高血压治疗中是一种理想的选择,最常用于老年性高血压治疗,尤其对合并冠心病心绞痛者。
    CCB主要有3种,其中以血管选择性最强的二氢吡啶类应用最多,对于老年高血压患者宜使用长效制剂(长效制剂如非洛地平( felodip ine,商品名:波依定) ,每次5~10 mg, qd硝苯地平控释片( nifedip ine GTTS) ,每次30 mg, qd氨氯地平( amlodip ine,商品名:络活喜) ,每次5~10 mg, qd以及缓释维拉帕米( verapamine) ,每次240 mg, qd。),避免使用短效制剂。
    氨氯地平作为第2代CCB,对血管平滑肌细胞具有更大的选择性,作用时间更长,24小时平稳降压,且对收缩压的作用更大,可安全有效地用于老年高血压尤其是ISH和合并冠心病稳定性心绞痛者
    这类药物的主要不良反应有下肢水肿、头晕、心动过速、头痛等。心脏传导阻滞和心力衰竭者禁用非二氢吡啶类钙拮抗药。
   

 
文章来源:www.365heart.com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