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健康 |
文章来自:心血管网http://www.365heart.com
通常情况下,临床多采用药物治疗肺栓塞,但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尤其是伴有休克而危及患者生命的大面积肺栓塞,经内科治疗无效,或者对溶栓治疗和抗凝治疗有禁忌症时,可采用导管技术的介入治疗,有较满意的疗效。
一、导管介入取栓术
国外在20世纪70年代初期已经开始采用导管技术治疗急性大面积肺栓塞患者。导管介入治疗常用于伴有休克、昏迷等急重型大面积肺栓塞。导管介入治疗(取栓、溶栓)还可以和肺血管造影、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技术联合使用,使肺栓塞的诊治与预防经一根导管即可同时完成。但是,导管介入的手术死亡率较高,资料显示可达20%~30%。
经导管溶栓、取栓或裂解栓子现在多采用经皮静脉或颈静脉插管,也可以采用头臂静脉或开放的下腔静脉插管。导管介入取栓的装置及技术在临床上主要有下面几种:
碎栓取栓术采用球囊或旋转的猪尾管将栓子压碎或打碎,使破碎的栓子自然流入血管远端,此法适用于新鲜的栓子。
流解取栓术利用枪内有精巧的驱动装置并可在枪端产生极强涡流效应的安氏(Angiojet)快速取栓装置,通过高速氯化钠产生的负压而达到机械碎栓的目的,同时还可以吸收栓子残渣。另外,还可以使用水激光取栓装置。
导管裂解栓子并药物溶栓导管介入取栓将大块血栓碎解后,除部分通过导管装置吸收外,另一部分裂解粉碎成“雾粒状”,随血流进入远端细小肺动脉,为防止它阻塞小肺动脉或再次造成肺栓塞,可在导管碎栓后局部注入溶栓药物,常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20~40毫克或尿激酶20万单位,或链激酶10万单位,于30分钟内注射完毕,可收到较明显效果,并发症也较少。
二、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
临床实践已经证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是造成致死性肺栓塞的主要原因。采用经皮股静脉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在欧美国家已经广泛应用,国内一些医院近年也相继开展了此项技术,有较好的疗效。该项技术的适应症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