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网:李主任,您好。感谢您在百忙之中接受我们的采访。全军会至今已经举办14届了,会议规模也在不断扩大,您作为本届大会的名誉主席,想请您介绍一下全军大会,同时能否对我们谈谈今后心血管医学的发展思路。
李天德教授:这个题目很大,我只能抛砖引玉的谈个人的浅见。首先谢谢你们对全军心血管学术会议的大力支持。可能你们不很了解全军会的历史。这次学术会议是十五届,现每两年开一次。但心血管内科学术委员会到现在只是第五届,是由全军的科学委员会领导的。全军的心血管内科的学术交流比地方要早,开始第一届委员会是1971年,开始时只有五个人,至94年第四届委员会我开始出任主任委员,已是比较大的规模了。去年总后任命韩雅玲教授接任,适应了新的形势和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新人画新图嘛,相信一定会领导得更好。全军会从小到大,发展的也比较快,现在已经有六百多人参加,有上千篇论文,专业会的规模越来越大。中青年医师特别多,是很可喜的现象,学术气氛活跃,与国内外同行的学术交流越来越多,学术水平也越来越接轨。相信今后将进一步发挥它的作用,为推动全军的医学科学的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医学的发展是无止境的,正如孙中山先生说的“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

接下来,我想谈一点感受。近一、二十年来,医学得益于工业与现代科技的发展,带来了分子生物学和影像学的新时代。这两门学科的兴起和发展很了不起,它们为我们研究生物体的微观和宏观世界叩开了大门。如分子生物学技术可以直接接触到分子和DNA水平,微观信息的转导等,对疾病的发生机制有更深入的了解。据推测,本世纪仍然是分子生物学时代。许多新疗法的诞生,许多新药的问世都会依赖分子生物学。超声,CT,核磁等影像技术的面世已能将病变的部位,形态甚至性质都可分辩清楚。它们改变了医疗诊断和治疗的思维方法和模式。“既然影像已经看得很清楚了,还有必要详细问病史,做体检吗?”因此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