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郭艺芳教授谈:ARB PK ACEI<br>——由2007ESH/ESC高血压指南所引发的思考

(2007-10-24 09:08:12)
标签:

健康/保健

    众所周知,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是多种心血管疾病发生发展的关键因。随着神经激素抑制理论的逐渐确立,阻断RAS系统的药物已成为现代心血管疾病治疗学的基石。迄今,有三类药物可以从不同层面阻断RAS系统活性,即直接肾素抑制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其中直接肾素抑制剂被视为一类很有前景的药物,但目前仍处于临床研究阶段,其确切疗效尚有待于更多的研究证实。基于大量循证医学研究结果,ACEI类药物的良好表现已被充分论证,在心血管疾病治疗中占据了重要地位。自ARB类药物上市并广泛临床应用伊始,便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充分关注。但由于其临床应用时间较短,这类药物的临床作用特别是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曾缺乏足够证据支持,因此ARB一度被视为患者不能耐受ACEI时的替代药物,并且这一观念至今仍根深蒂固的存在于许多临床医生心中。根据近年来陆续揭晓的大量循证医学研究结果,在新近颁布的2007ESH/ESC高血压指南中ARB的地位得到全面提升了。这促使我们重新全面思考ARB的临床作用及其与ACEI类药物的相互关系。

      一、2007ESH/ESC高血压指南对ACEI与ARB的推荐
     基于一系列的循证医学新证据,在新颁布的2007ESH/ESC高血压指南中,对ACEI与ARB两类药物作出了几乎等同的强力推荐。在高血压患者伴有左心室肥厚、微量白蛋白尿/蛋白尿、肾功能不全/肾功能衰竭、陈旧性脑卒中、陈旧性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复发性房颤、代谢综合征、糖尿病等危险因素或临床情况时,ACEI与ARB均被推荐为优先选择的药物。而在以往的高血压指南中,对ARB的推荐力度均显著弱于ACEI。毋庸置疑,指南中对任何一种治疗药物的推荐均以循证医学研究结果为依托,因此具有很高的科学性与客观性。由于ARB类药物上市并广泛临床应用的时间较ACEI晚15-20年,因此我们所获取的相关研究证据也较晚。在以往的高血压及其他心血管病指南中,由于在许多心血管疾病的治疗中尚未获取关于ARB类药物的足够证据,故相关指南中多将其视为阻断RAS系统的备选药物,甚至仅推荐用于不能耐受ACEI时的一种替代治疗。然而,随着近年来大量关于ARB的大规模临床研究的陆续完成,此类药物在心血管病治疗中的卓越表现得到了充分论证,因此其在指南中的地位也随着提高。换言之,在以前的心血管疾病指南中ACEI的主导地位是因为我们更早的获取了相关的循证医学证据,而并不意味着其临床作用优于ARB。
     
除此之外,ARB类药物还有一个重要适应证,即用于因ACEI所致咳嗽而患者不能耐受时。服用ACEI时咳嗽的发生率约10%左右,这就意味着服用ACEI治疗的患者中有许多患者因不能耐受而需改服ARB。综合分析上述情况,我们有理由认为在高血压治疗领域,ARB类药物的使用范围至少等同、甚至已经超越了ACEI。
      二、ACEI与ARB的作用机制
      虽然ACEI与ARB均作用于RAS系统,但二者的作用机制不同。血管紧张素II是RAS系统的最关键的活性物质,对心血管系统具有一系列不良作用,如收缩血管,促进细胞增殖、基质形成及醛固酮分泌等,这些作用都是通过AT1受体介导的,而AT2受体在一定程度上可对抗前者的作用。ACEI类药物主要通过抑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减少血管紧张素I向血管紧张素II转化,进而抑制由AT1受体介导的血管紧张素II的活性。此外,ACEI还可以通过增高缓激肽与血管紧张素1-7的活性而发挥有益作用。ARB的主要作用机制是选择性阻断AT1受体(但不影响AT2受体),从而对心血管系统产生有益作用,

 

 

文章来源于:http://www.365heart.com

点击查看全文:http://www.365heart.com/shownews.asp?id=18918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