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轻度心衰患者CRT意义
(2011-05-14 12:33:10)
标签:
健康 |
由瑞典、美国及法国学者共同组织的心脏再同步治疗逆转心脏重构研究(REVERSE研究),是迄今为止第一项对轻度心衰患者(NYHA心功能Ⅰ~Ⅱ级)进行心脏再同步治疗(CRT)的大型多中心随机双盲研究。该研究旨在阐明,合并QRS波增宽(≥120
ms)的轻度心衰患者能否从CRT中获益。研究结果在去年美国心脏病学会(ACC)年会上发布后,引发了学界的广泛关注与争议。
REVERSE研究回顾
REVERSE研究入选610例符合下列条件的患者:①NYHA心功能Ⅰ~Ⅱ级(既往有心衰症状);②QRS时限≥120
ms;③左室射血分数(LVEF)≤40%,左室舒张末内径≥55
mm;④优化药物治疗;⑤无置入常规永久起搏器的适应证。患者分为CRT关闭组与CRT治疗组,随访1年。此后,所有欧洲患者均将CRT置于工作状态,继续随访1年。该研究主要复合终点为全因死亡、心衰住院、因心衰恶化而转换治疗方式(即CRT状态的改变)、明尼苏达心衰问卷评估。次要终点为左心室收缩末容积指数。
1年随访结果显示,在优化药物治疗基础上联合CRT,未能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转归(如6
min步行距离及NYHA心功能分级)。然而,与关闭组相比,CRT治疗组患者左室收缩末期与舒张末期容积指数显著降低,LVEF显著升高。此外,CRT治疗组患者因心衰首次住院的时间显著晚于CRT关闭组。
研究设计者曾试图通过CRT逆转左室重构来减少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以改善患者预后。但随访期间未发现两组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有显著差异,CRT治疗组与关闭组分别有11.9%和
8.6%的患者在第1年内发生室性心动过速或室颤。因此,不少学者认为,根据REVERSE研究现有结果,尚不能断定CRT对QRS波增宽的轻度心衰患者有益。
轻度心衰患者CRT研究的再思考
死亡率是
后一篇:房颤与痴呆独立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