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急性心衰
诊断 治疗指南
急性心衰常危及生命,可是由于药物治疗进展缓慢,有价值的新的药物寥寥无几;非药物治疗虽有较快发展,但其对象往往是重症和晚期患者,并不能使病死率和预后显著改善;又缺少大样本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临床治疗证据匮乏。我国关于急性心衰的研究严重滞后,缺少流行病学资料;急性心衰的处理各地自行其是,缺少规范,使病死率高居不下,成为我国心血管病急症治疗的一个薄弱环节.。为此,中华医学会心血管分会决定编撰我国“急性心衰诊断和治疗指南”。指南内容全面,包括急性心衰的流行病学,病因和诱因,病理机制,临床分类,诊断,治疗.
基础疾病的处理,急性心衰合并症的处理,急性心衰的非药物治疗,急性顽固性左心衰竭的处理,急性右心衰竭的处理和急性心衰稳定后的后续处理。
我国部分医院调查,心衰占住院心血管病患者的16.3%~17.9%,心衰病因主要为冠心病、入院时心功能都以Ⅲ级居多。基本为慢性心衰的急性加重。
急性心衰多见急性心肌梗死或急性重症心肌炎等所造成的心肌坏死,左室收缩功能受损,或高血压急症或严重心律失常使心脏负荷增加,导致血流动力学紊乱表现为:(1)心脏搏出量(CO)和血压下降,外周组织和器官灌注不足,出现脏器功能和末稍循环障碍的表现,严重时发生心源性休克。(2)左室舒张末压升高,肺静脉压升高,发生急性肺水肿。(3)右室舒张压升高,使体循环静脉压升高、水钠滞留,循环淤血等。
BNP及其N末端的前体NT-proBNP已成为公认的诊断心衰的客观指标,也是近几年心衰临床诊断的一个重大进展。BNP是由心脏分泌的一种多肽,当心脏容量负荷或压力负荷增加,心肌受到牵张或室壁压力增大时,心脏合成和分泌BNP,使血中BNP/proBNP浓度增高,其临床意义如下:如BNP<100ng/L或NT-proBNP<400ng/L,心衰可能性很小,其阴性预测值为90%;如果BNP>400ng/L或NT-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