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健康 |
随着心血管疾病各种诊疗手段的长足进步和突破性发展,人口平均寿命普遍增加。但随之也带来了各种中老年心血管疾病发生率的增长以及心力衰竭患病率的增加,针对心力衰竭的治疗犹如心内科医师攻坚的战场,人们在对顽疾的不断对峙和交锋中增长认识,寻找新的希望。
首先,对心脏功能的认识更加理性。从1928年至近年的相当长的时期中,对心功能的认识及其划分一直都沿用着传统的心力衰竭纽约心脏学会(NYHA)分级,它有较大的主观性,可在较短的时间内因病情的变化而使分级发生改变,2001年12月,在美国心脏病学会/美国心脏学会(ACC/AHA)制定的成人慢性心力衰竭(CHF)的治疗指南中,首次提出了一种新的心力衰竭分期法,它按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将心力衰竭分为A、B、C和D共4个阶段。
这样,特定的患者有一个特定的分级,医生可以用一种较稳定的分级系统来客观地评价病情的进展,并针对病情进行相应的治疗。这是一个理念的改变与上升,让医患高度重视高血压、冠状动脉疾病、糖尿病、吸烟酗酒史、风湿热病史或心肌病家族史等心力衰竭的危险因素,强调心力衰竭预防的重要性,体现了医学发展时代更加着眼于疾病的最早期,重视阻断A至B至C阶段的发展,是以人为本的治疗观念上的进步,既要延年益寿,更要健康和质量。
认识观念的更新更带来了一系列诊治策略的新进展,纵观近5年,从2001年欧洲心脏病学会(ESC)和美国心脏病学会(ACC)/美国心脏学会(AHA)的心力衰竭指南,到2005年ESC慢性心力衰竭更新指南及2006年3月9日美国心力衰竭协会(HFSA)发布的一套新的心力衰竭治疗指南,其中包含了......
点击查看全文:
| http://www.365heart.com/shownews.asp?id=21073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