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作年历》评课
今天上午,听了孙老师的一节综合实践活动课《制作年历》。这节课是在学生充分掌握了有关年、月、日的知识基础上教学的。让学生观察年历的特点,了解年历的变化规律,引导学生动手制作年历,让学生感受数学的实际作用,体会有价值的数学。我认为这节课充分体现了实践活动课的特点,有以下几个优点:
一、从学生实际出发,提出问题,引出活动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孙老师首先采用低年级学生都特别喜欢的猜谜语引出年历,然后让学生展示自己从家里带来的年历来激发学生自己制作年历的兴趣,从而自然引出本节课的实践活动内容。让学生明白为什么要制作年历,激活学生学习的内驱力,而不是为了制作而制作。这样极大地调动了学生课堂的参与性,并积极参与活动,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
二、从学生实际出发,小组协作,主动建构
以往我们在组织综合实践活动时,经常会出现方法单一化、重复化的现象,学生用同一的模式推算、制作太过于机械化,这样对学生今后的发展是不利的。孙老师制作年历这一数学实践活动,培养了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是现代数学教学观内涵的具体展现。通过“交流、操作、应用”的过程,教给学生思考数学的方法,促使他们参与到学习中,亲身体验、理解和建构制作年历的方法。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观察,了解年历的特点,突破如何确定每个月的第一天是星期几这一难点,为下面制作年历做好准备。在制作过程中,先一起来探讨2014年1月份是怎么制作的,要注意的地方,归结出两个要点:确定每月的第一天,想这个月有几天。然后让学生尝试着独立制作2月份的日历。巩固的基础上,四人小组,分工合作,完成2014年年历的制作。由“扶”到“放”,教给方法,让学生主动建构,掌握年历的制作方法。美中不足的是,由于时间关系,个别小组年历的制作还没有全部完成,如果把前面学生介绍家里的年历是怎么来的这一环节舍去也许会争取一些时间。
总之,孙老师在本节课的设计和教学中注重了知识间、学科间、知识与生活的沟通和联系,充分展现了实践活动课的特点,较好地完成了预定的教学目标。在师生、生生互动的实践活动中感受综合运用知识的魅力,从做中学,从做中创新,从做中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培养了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是现代数学教学观内涵的具体展现。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