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瑞典斯德哥尔摩市政厅诺贝尔奖旅游 |
分类: 行行攝攝 |
提到斯德哥尔摩,除了“诺贝尔的故乡”和“斯德哥尔摩综合症”,最著名的就是市政厅了——每年的诺贝尔颁奖典礼就在这里举行。
这座由800万块红砖砌成的建筑坐落于梅拉伦湖的北岸,低调厚重。
它被推崇为二十世纪欧洲最美的建筑物,是斯德歌尔摩的标志。
建筑的外侧并无其他装饰,大大小小的拱形或长形窗户,内侧则多了些石头雕像。
市政厅的塔楼高达106米,塔顶上有金色的三王冠风标,象征着当年组成卡尔马联盟的三个成员国——丹麦、瑞典和挪威。
市政厅的一层是蓝色大厅,每年举办诺贝尔奖颁奖晚宴的地方。
科普一下,诺贝尔奖共有六个类别,分别是和平奖、化学奖、文学奖、物理学奖、生理学或医学奖、经济学奖。和平奖是在挪威的奥斯陆颁发,其余的都在这里颁发。
每年12月10日,诺贝尔颁奖晚宴在这里举行。到时候,蓝色大厅里将会拥挤不堪,即使是诺贝尔奖得主和王室成员也只有60平方厘米大小的地方可以容身。不过,每年的诺贝尔奖晚宴堪称是瑞典的国宴,不仅烹饪讲究,所用的餐具也都是纯金的。
虽名为蓝色大厅,却见不到蓝色。
在最初的设计方案里,设计师拉格纳尔·奥斯特伯格原本打算用蓝色马赛克来装饰大厅,可当他来到大厅,亲眼看到光线洒在红墙上的美,就决定保留红砖古朴的本色和温暖的氛围。而蓝厅这个名字因早已在所有的设计图纸上使用就流传了下来。
蓝厅内一侧,是通往二楼的缓步台阶,领奖人就站在这里发表获奖致辞。
关于这段台阶,还有个小故事。欧洲的正式场合女士都要穿长裙,上下楼梯很容易被长裙绊倒,一直盯着脚下又有失优雅。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奥斯特伯格请自己的夫人穿上高跟鞋和晚礼服反复试验,终于测出了最舒服安全的楼梯,27级,每级高约三寸,阶面宽约一尺,并且在楼梯对面墙壁上的特定点做上星型记号,下楼时女士只要平视记号,就能从容又安全的走下来了。
据说,这些年来在蓝厅举办过无数的宴会,这段台阶上从未发生过尴尬的事故。
上了台阶,穿过这道门就是通往二楼的楼梯了。
门上的这个石头雕像不知是不是诺贝尔?导游没有讲。
二楼主要是议会厅和几个宴会厅,边走边透过窗再打量这座庄重的建筑,在绿色映衬下,竟添了几分清新。
二楼的议会厅,是斯德哥尔摩议员开会的地方。以暗红色为基调,简约但庄严。两侧有阶梯型的旁听席,市民可以申请参与议案的讨论。但现在每次开会都有直播,很少有人来旁听了。
再往前走,穿过长长的走廊就是宴会厅了。
大家都在拍宴会厅,我的目光却被窗户吸引。
这个小小的宴会厅不知怎么的被拦起来了,仅放了两个单人沙发,整面墙的画,喜欢的不得了。
再来看看金色大厅。
整个大厅用1800万块彩色玻璃和金子镶贴而成,真心金碧辉煌啊!
正对入口的墙上,是斯德哥尔摩的守护神——梅拉伦女神壁画。只见她端坐于宝座上,双目圆睁,卷发飞扬,左手捧着王冠,右手执着权杖,怀中是象征瑞典和斯德哥尔摩的市政厅,脚下则是涌动的梅拉伦湖水。两侧各有一队人马向她走来,分别来自西方和东方。按照官方说法,这象征着梅拉伦湖与波罗的海的结合而诞生的斯德哥尔摩是全世界向往的美好之地。
果不其然,这满厅的人头攒动,正是来自于世界各地的游客啊。
看细节,这一小块一小块的不知拼了多久呢。
市政厅内部的照片我确实没大拍,到处都是人,我不喜欢镜头里有不和谐的元素。
所以我去拍了些奇怪的东西。
比如这盏像人脸的壁灯,
比如这个美丽的穹顶,
比如这个简单但线条流畅的扶手,
再比如出口处的一块板子。
这些五颜六色的小贴纸是在入口处贴到每位游客身上的,大家出门时很默契的都贴在板子上,颇有些艺术品的感觉呢。
走出来,穿过拱形廊就是梅拉伦湖了。
晒晒太阳,看看雕塑,吹吹风,发发呆,岂能辜负这等良辰美景!
ps.女生请记得做好防晒措施,这里空气太好,没有可以阻挡紫外线的小颗粒哦
隔着水面,还可以看到对岸高高耸立的骑士岛教堂尖塔哦。
领队又在催了,再回头看一眼高高飘扬的欧盟旗吧。
————————————下一站爱沙尼亚塔林—————————————
前一篇:【瑞典】平静安宁的斯德哥尔摩
后一篇:【爱沙尼亚】欧洲的十字路口塔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