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鲁番的坎儿井民俗园--新疆

标签:
无敌兔摄影爱好图片欣赏原创摄影新疆游记 |
分类: 旅游篇 |
拍摄时间:2013年8月4日
拍摄地点:吐鲁番
用无敌兔,佳能红圈24-70镜头拍摄
p1.坎儿井民俗园位于吐鲁番市亚尔乡新城西门村,地理坐标位于东经89º08′33″,北纬41º57′7″.2000年7月由中外合资企业乌鲁木齐市辰野名品有限责任公司投资兴建,注册资金2200万元.占地面积14680平方米.
p2.暗渠流出地面后,就成了明渠.顾名思义,明渠就是在地表上流的沟渠.人们在一定地点修建了具有蓄水和调节水作用的蓄水池,这种大大小小的蓄水池,就称为涝坝.水蓄积在涝坝,哪里需要,就送到哪里.
p3.坎儿井群素称“火洲”、“风库”,气候极其干燥的吐鲁番,很久以来就出现大片的绿洲.这奥秘之一,就是在吐鲁番盆地上分布着四通八达,犹如人体血脉似的坎儿井群和潜流网络.
p4.灌溉系统坎儿井是一种结构巧妙的特殊灌溉系统.它由竖井、暗渠、明渠和涝坝(一种小型蓄水池)四部分组成.竖井的深度和井与井之间的距离,一般都是愈向上游竖井愈深,间距愈长,约有30至70米,愈往下游竖进愈浅,间距也愈短,约有10米到20米.竖井是为了通风和挖掘、修理坎儿井时提土之用的.暗渠的出水口和地面的明渠联接,可以把几十米深处的地下水引到地面上来.
p5.百年老井吐鲁番现有坎儿井,多是清代以后陆续建造和维修的,老井有百岁高龄.1845年,林则徐勘察吐鲁番水利时,曾在日记中惊叹这一奇特工程为“诚不可思议之事.
p6
p7.坎儿井暗渠,又称地下渠道,是坎儿井的主体.暗渠的作用是把地下含水层中的水会聚到它的身上来,一般是按一定的坡度由低往高处挖,这样,水就可以自动地流出地表来.暗渠一般高1.7米,宽1.2米,短的100—200米,最长的长达25公里,暗渠全部是在地下挖掘,因此掏捞工程十分艰巨.
p8.暗渠越深空间越窄,仅容一个人弯腰向前掏挖而行.由于吐鲁番的土质为坚硬的钙质粘性土,加之作业面又非常狭小,因此,要掏挖出一条25公里长的暗渠,不知要付出怎样的艰辛.
p9.这是坎儿井龙口.龙口是坎儿井明渠、暗渠与竖井口的交界处,也是天山雪水经过地层渗透,通过暗渠流向明渠的第一个出水口.
p10.竖井是开挖或清理坎儿井暗渠时运送地下泥沙或淤泥的通道,也是送气通风口.井深因地势和地下水位高低不同而有深有浅,一般是越靠近源头竖井就越深,最深的竖井可达90米以上.竖井与竖井之间的距离,随坎儿井的长度而有所不同,一般每隔20—70米就有一口竖井.一条坎儿井,竖井少则10多个,多则上百个.井口一般呈长方形或圆形,长1米,宽0.7米.乘车临近吐鲁番时,在那郁郁葱葱的绿洲外围戈壁滩上,就可以看见顺着高坡而下的一堆一堆的圆土包,形如小火山锥,坐落有序地伸向绿洲,这些,就是坎儿井的竖井口.
p11.坎儿井博物馆除了展示坎儿井的构架原理和修建过程外,还有相关一些相关陈列.这位是清末因坚决禁烟而遭贬并充军新疆的林则徐.清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正月,林则徐赴天山以南履勘垦地,途经吐鲁番县城,在当天日记中写道:“见沿途多土坑,询其名,曰‘卡井’能引水横流者,由南而弱,渐引渐高,水从土中穿穴而行,诚不可思议之事!”他在了解到“卡井”(坎儿井)的重要作用后,很快就把这一灌溉方法加以改进并推广到新疆各地,新疆百姓就把“卡井”称为“林公井”、“林公渠”,以表示对林则徐造福地方的深切怀念和感激.
p12.这是坎儿井“经纬仪”木棍定向.坎儿井始于西汉,而指南针在明朝时期才从中原传入西域,在开挖暗渠时,为尽量减少弯曲、确定方向,吐鲁番的先民们创造了木棍定向法.即相邻两个竖井的正中间,在井口之上,各悬挂一条井绳,井绳上绑上一头削尖的横木棍,两个棍尖相向而指的方向,就是两个竖井之间最短的直线.然后再按相同方法在竖井下以木棍定向,地下的人按木棍所指的方向挖掘就可以了.
p13
p14.在掏挖暗渠时,吐鲁番人民还发明了油灯定向法.油灯定向是依据两点成线的原理,用两盏旁边带嘴的油灯确定暗渠挖掘的方位,并且能够保障暗渠的顶部与底部平行.但是,油灯定位只能用于同一个作业点上,不同的作业点又怎样保持一致呢?挖掘暗渠时,在竖井的中线上挂上一盏油灯,掏挖者背对油灯,始终掏挖自己的影子,就可以不偏离方向,而渠深则以泉流能淹没筐沿为标准.
p15
p16.手摇辘轳原始的坎儿井升降设备,依靠人力从井底将土方运至地面,劳动强度大,因此只适用于竖井深度在10米以内坎儿井的施工.
p17.走进博物馆,首先看到的是一座沙盘(右上图),直观地向游人展示了一条条坎儿井穿越戈壁,将天山的地下雪水引到一片片绿洲的情景.
p18.沙盘上绿洲近拍.
p19.坎儿井与长城、运河并列为中国古代三大工程.坎儿井民俗园就是让大家了解坎儿井是如何引出了地下河水,使沙漠变成绿洲的.
p20
p21.这是葡萄干晾房,也叫荫房,是葡农充分利用吐鲁番盆地的光热资源,晾制葡萄干的生土建筑,晾房均为土木结构,一般都是平顶长方形格局,墙壁用土块砌成,留有许多方形花孔,以便于通风,又不使阳光直射在垂挂的葡萄上.晾房木橼上设若干“挂架”,用树枝、铁钩或麻绳固定,以挂晾葡萄.“挂架”离地面要有半米左右的距离,便于通风和清扫掉落的葡萄.在夏季,鲜葡萄经过30—40天的晾制,即可风干为葡萄干.在吐鲁番,几乎每户葡农都建有这样的晾房,据说,这样晾制而成的葡萄干翠绿如新,甘甜不减.
p23.吐鲁番街景随拍.
p24.吐鲁番街景随拍.
注
相关文字资料来源网络
我的相关博文:
草原上移动的家蒙古包--新疆 2014-08-05 07:59
可可托海·地质博物馆--新疆 2014-07-22 08:01
吐鲁番的维吾尔古村落--新疆 2014-07-08 07:59
戈壁滩上的生灵--新疆
昌吉市森林公园漫步--新疆
途径可可苏里湖和伊雷木湖--新疆 2014-03-14 07:30
昌吉市滨湖河生态景观--新疆 2014-02-26 07:50
高大碧绿的树木--天山天池/下篇 2014-02-12 16:14
昌吉市人民公园--新疆 2014-01-29 08:46
中国最后一片净土--喀纳斯/下篇 2014-01-17 08:24
昌吉回族小吃一条街风情--新疆 2014-01-05 07:28
焰云燎绕,飞腾的火龙--火焰山 2013-12-20 08:03
天山天池胜景--新疆/上篇 2013-12-08 08:39
新颖别致的伊斯兰教塔--苏公塔 2013-11-26 08:19
中国最后一片净土--喀纳斯/上篇 2013-11-16 07:44
世界上最完美的废墟--交河故城遗址 2013-10-31 07:36
葵花盛开惹人醉--新疆 2013-10-15 08:33
清凉惬意,醇香甜美--葡萄沟 2013-09-23 07:48
新疆最美的雅丹地貌--五彩滩/上篇 2013-09-03 07:32
走进图佤族人家--喀纳斯 2013-08-20 08:36
共赏新疆美景(终结篇)·阳光下的天… 2011-05-02 06:12
共赏新疆美景(十二)·世界奇观-魔鬼… 2011-03-31 08:59
共赏新疆美景(十一)·天山明珠-著名… 2011-03-13
07:46
共赏新疆美景(十)·乌拉泊古城遗址
共赏新疆美景(九)·神美-额尔齐斯大… 2011-01-30 07:10
共赏新疆美景(八)·金秋醉美可可托… 2011-01-13 08:26
共赏新疆美景(七)·壮观的火焰山景… 2011-01-09 08:36
共赏新疆美景(六)·布尔津的一石一… 2010-12-18 08:38
共赏新疆美景(五)·嵌在喀纳斯河上… 2010-11-30 08:18
共赏新疆美景(四)·神秘之湖-喀纳斯… 2010-11-18 08:25
共赏新疆美景(三)·禾木村的秋季如… 2010-11-12 08:38
共赏新疆美景(二)·禾木村的秋季如… 2010-11-02 08:56
共赏新疆美景(一)·禾木村的秋季如… 2010-10-25 08: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