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xzll
xzll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711,145
  • 关注人气:0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走进图佤族人家--喀纳斯

(2013-08-20 08:36:49)
标签:

无敌兔

摄影爱好

图片欣赏

原创摄影

新疆旅游

分类: 旅游篇

拍摄时间:2013年8月6日

拍摄地点:新疆的喀纳斯

用无敌兔机,佳能红圈24-70镜头拍摄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p1.在阿尔泰山脚下的密林深处,美丽的喀纳斯湖畔,生活着一个神秘的部落,他们一直在水草丰美的喀纳斯地区过着几平与世隔绝的生活,没有人知道他们的过去和将来,他们自称为图佤人.图佤村落与喀纳斯湖相互辉映,融为一体,构成喀纳斯旅游区独具魅力的人文景观和民族风情.图佤人是我国一支古老的民族,以游牧、狩猎为生.近四百年来,定居喀纳斯湖畔,他们勇敢强悍,善骑术、善滑雪、能歌善舞,现基本保持着比较原始的生活方式.原木垒起的木屋、散布村中、小桥流水、炊烟袅袅、奶酒飘香,古朴的小村景致,象喀纳斯湖一样充满神秘色彩.喀纳斯图佤村居民是自称蒙古族的图佤人,图佤亦称“土佤”或“德佤”、“库门恰克”.历史悠久,早在古代文献中就有记录,隋唐时称“都播”,元称“图巴”、“秃巴思”、“乌梁海种人”等.有些学者认为,图佤人是成吉思汗西征时遗留的部分老、弱、病、残的士兵,逐渐繁衍至今,而喀纳斯村中年长者说,与现在俄罗斯的图佤共和国图佤人属同一个民族.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p2.屋子的正中间悬挂着成吉思汗画像.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p3.在图佤老人的故事里,还有两个传说似乎和湖怪有关系.第一,据说成吉思汗最喜欢的地方,就是被他誉为金色的阿勒泰草原,当这位一生叱咤风云的汉子策马来到阿勒泰时,他突然被这里的宁静和美丽所震慑,虽然这并没有挡住他西去厮杀的脚步,但他却说,他希望死后能长眠于此.第二,成吉思汗最喜欢的臣民,是善良诚实的图佤人,他曾下过一道密令,将死后的遗体交给图佤人.那么,当这位旷世豪杰在攻打西夏的征途中坠马而死之后,他的遗体是否就被悄悄地运回了阿勒泰,而后又被埋葬在喀纳斯湖边了呢?为了让英雄的魂魄长存,又担心后人来困扰他,因此图瓦人编出一个湖怪的传说,来震慑四方.成吉思汗死后究竟被埋在哪儿,一直是一个困挠世人的迷团,神秘的喀纳斯成为这个谜底的又一选择.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p4.在图佤人当中,还流传着这样一个个故事.据说在上个世纪初,有一群俄罗斯人从群山的北边翻越了过来,说是要寻找他们丢失的马匹,当他们来到喀纳斯湖边的时候,他们被图佤人拦住了.不让这群俄罗斯人找回他们丢失的马匹.也许这些丢失的马匹已成为“湖怪”的祭品了.近年有人认为是当地特产的一种大红鱼,将在湖边饮水的马匹拖入水中,给喀纳斯平添了几分神秘色彩.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p5.图佤人家中悬挂的图腾性装饰品.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p6.屋子里悬挂的兽皮.展示他们生活中打猎的习好.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p7.进图佤人家的时候是右脚进左脚出,不能踩门槛,家里面全是地毯,还要光着脚.到图佤人的屋子里小坐,听他们唱歌,喝他们送上来的茶,吃一些小点心.感受图佤人的热情!图佤人的食品是奶制品、肉和面食为主.主要有牛羊肉、牛奶、奶酪、酸奶、奶油、奶茶、奶酒等.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p8.图佤人给我们喝自己酿的奶酒,就是酸奶的蒸馏水,不含酒精度.他们喝酒的时候还要敬酒,唱敬酒歌,“是上敬天,下敬地,三敬我们心中的成吉思汗,四敬世界万物.”抿一口醇醇的酒,留下满口清香.此刻,我醉了,醉在小桥、溪水、牛羊、木屋和夕阳构成的图佤村美丽的童话世界里了.

为了抵挡冬季的寒冬,图佤人最爱的就是自酿的奶酒,酒是他们生活的润滑剂.

 

走进图佤族人家--喀纳斯

p9.帅哥现场演奏了一曲<美丽的喀纳斯>.楚尔是一种草笛是蒙古族图佤人的民间传统乐器,也是汉朝时期在西域流行的“胡笳十八拍”乐器中的一种,吹出的声音深沉舒缓、悠扬婉转,美妙而又神奇.更为奇妙的是,制作这一乐器的新疆图佤人用的是一种名为“芒达勒西”的苇科植物,他们把这种植物的茎杆掏空钻孔后调制成乐器.和竹笛相比,这种草笛几乎没有重量.草笛中空,一端有三个圆孔,各种美妙的乐音就是通过这3个孔发出来的.用丹田之气吹奏,吹孔置于嘴角,靠舌尖的振动发声.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p10.图佤人跳舞,吹苏儿,苏儿是用芦苇做成的,吹苏尔是很难的,还要舌头和牙齿配合才能吹出来声音像很远的地方传出来的东西.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p11.静静的一双古式划雪板,背后的故事源远流长...现在的图佤部落仅有1000多人.

 

走进图佤族人家--喀纳斯

p12.蒙古族图佤人喜欢鲜艳的色彩,男女都爱穿蓝、绿、红几种颜色镶边的蒙古袍子,爱用红、黄、绿色缎带做腰带,遇到节日男的头戴礼帽,女子披上彩色围巾.男女都喜欢穿皮靴、毡靴.漂亮的服饰装扮图佤人载歌载舞美轮美奂!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p13.帅哥用图佤人特有的激越而豪放的热情以及属于他自己独有的郁美而多情的嗓音为我们自弹自唱了一曲图佤人的<可爱的一朵玫瑰花送给玛利亚>.还演唱呼麦.呼麦是蒙古族一种特殊的喉音演唱艺术,在内蒙古草原已经几乎绝迹,然而在新疆的喀纳斯,图佤人仍然在努力地传承这项民族瑰宝.合图中的右图是用牛皮蒙着,有如东不拉,音色很好听.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p14.xzll在图佤族人家学艺.在帅哥的指教下试着吹了吹可惜没有吹出声音,只好摆摆样子!走进图佤族人家--喀纳斯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p15.图佤人不善于用汉语交谈,因为他们对外交流大多使用哈萨克语,对内则用图佤语,图佤语现已成为世界上极为罕见的稀有语种,该语种只有语言,没有文字,所以,要使该语种保存、延续下去十分困难.在教我们跳蒙古舞时他多次幽默地提醒我们手的动作就像“搓麻将”的动作一样,谁跳得好,在家一定是搓麻高手,举止和言语之间的亲近和幽默感不时激起大家的阵阵掌声和笑声.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p16.xzll体验射箭.看着容易,做起来难呀!拉弓射箭没有射出箭呢哈哈!走进图佤族人家--喀纳斯

 

p17.夫妇俩站在自家门口目送客人.祝福一家幸福快乐!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p18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p19.插着旗子的小洋楼是一所小学校.校园是没有围墙的,没有听到孩子们朗朗的读书声,静悄悄的.也许正逢暑假孩子们回家了,想必开学后这里会传出孩子们的笑声.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p20.一栋栋的小木屋和成群结队的牧群,与高山、森林、草地、蓝天白云结合在一起,构成了独特的自然文化景观.从一定意义上说,这些小木屋已成为图佤人的标志,它们基本有大半截埋在土里,以抵挡这里将近半年的大雪封山期的严寒,显得特别原始古朴,并带有游牧民族的传统特征.房顶一般用木板钉成人字型雨棚,房体用直径三四十公分的单层原木堆成,既保暖又防潮.在当地建一栋普通房子只需一两万元,几个人用一个月就可以建好.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p21.穿过村落欢快流淌的小溪.仿佛在向我们述说着图佤人在这里生活的精美故事.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p22.现在图佤村也是拥挤的地球村,一帮帮流着哈喇子的匆匆游客欲掠夺的就是这稀有的仙景以及少数民族职业的微笑,职业的歌舞,职业的奶茶,职业的奶酒.生活,它只是摆设,文化,它只是旅游纪念品.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p23

 

走进图佤族人家--喀纳斯

p24

 

 

背景音乐:《呼麦》--图利古尔 刚子

 

 

 

相关文字资料来源网络

 

 

我的相关博文:

共赏新疆美景(终结篇)·阳光下的天… 2011-05-02 06:12

共赏新疆美景(十二)·世界奇观-魔鬼… 2011-03-31 08:59走进图佤族人家--喀纳斯

共赏新疆美景(十一)·天山明珠-著名… 2011-03-13 07:46 走进图佤族人家--喀纳斯

共赏新疆美景(十)·乌拉泊古城遗址 2011-02-21 09:36 走进图佤族人家--喀纳斯

共赏新疆美景(九)·神美-额尔齐斯大… 2011-01-30 07:10 走进图佤族人家--喀纳斯

共赏新疆美景(八)·金秋醉美可可托… 2011-01-13 08:26走进图佤族人家--喀纳斯  走进图佤族人家--喀纳斯

共赏新疆美景(七)·壮观的火焰山景… 2011-01-09 08:36走进图佤族人家--喀纳斯

共赏新疆美景(六)·布尔津的一石一… 2010-12-18 08:38 走进图佤族人家--喀纳斯

共赏新疆美景(五)·嵌在喀纳斯河上… 2010-11-30 08:18走进图佤族人家--喀纳斯

共赏新疆美景(四)·神秘之湖-喀纳斯… 2010-11-18 08:25走进图佤族人家--喀纳斯走进图佤族人家--喀纳斯

共赏新疆美景(三)·禾木村的秋季如… 2010-11-12 08:38走进图佤族人家--喀纳斯走进图佤族人家--喀纳斯

共赏新疆美景(二)·禾木村的秋季如… 2010-11-02 08:56 走进图佤族人家--喀纳斯走进图佤族人家--喀纳斯

共赏新疆美景(一)·禾木村的秋季如… 2010-10-25 08:58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