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妈妈的“四不”与“三陪”(下)
上篇的“四不”
当妈妈的“四不”与“三陪”(上)
很容易将我定格为一位不太爱孩子至少是不太懂得爱孩子的母亲,其实,我与普天下的母亲一样是非常非常爱孩子的,只是爱的方式、爱的能力、爱的目标有所差别而已。“四不”是爱,是给空间,给自由,“三陪”则是更爱,是给目标、给视野、给帮助。
一、陪玩。为什么不给孩子加作业?因为我觉得学校布置的作业已经够多,大多属于重复,太浪费时间.特别是小学低年级时。我对校长开玩笑说,如果让我写一百遍2+3=5,我也会出错的,掌握知识点就足够了。孩子刚进学校时,生活方式发生根本的改变,其时心理非常脆弱,如果一开始就让他感到这种学习生活太繁重,太紧张,太无趣,厌烦学习,那是真正的人生悲剧。只要有旺盛的学习兴趣,知识可以随时学习。如果没有这种兴趣了,甚至厌烦了,在高度的压力下孩子不敢说出来,勉强忍受着。一旦有机会脱离家长的控制,便如脱缰野马,再不愿回到学习的人生轨道上来。我们这个时代知识更新非常快,一个人若停止学习,顶多三年就会落伍。所以,我象爱护眼球一样小心翼翼地维护并培养他的学习兴趣。我们家玩的内容很多,方式更多,绝大多数不花钱,只要有家长的耐心与信任,还有对玩的内容与方式的正确把握就行。让他带小朋友们回家玩,让他出去找小伙伴们玩,并叮嘱他可以在地上随便玩儿,将衣服玩脏了才能回来。我们带他出去走走,看看大自然,一起做游戏等等。他爸爸在世时,我们一家三口特爱打牌,规则是三人各摸一张扑克牌,亮出来,看谁最快用这三个数字计算得出24,我们默契着注意保护他的自尊心,不让他全输,也不让他全赢.显得很正常就好.一开始我们只能用整数加减,不知不觉中开始掺进乘除.分数.平方.开方等,循序渐进,儿子在大呼小叫的快乐中就掌握了这些数学的基本知识.非常轻松.所以只要家长有心,随时可以让孩子置身于快乐的玩儿当中。值得宽慰的是我儿子工作近三年,仍然爱看书,对学习的兴趣仍然浓厚.这是我们送给他的最好礼物.
二.陪聊.智慧的家长与孩子的聊天胜过生硬枯燥的上课.没有目的,没有功利,就是随便聊天.做孩子的朋友,双方是平等的,让他充分表达,尊重他的意见.聊天最重要的收获是孩子会对你敞开心扉,与你保持有效的沟通,家长能够了解孩子在关注什么,如何关注,不至于出了大的屁漏才如雷轰顶.我们平时的聊天较少谈论身边人的长长短短,但直到高考,我请求儿子每天中午吃饭时陪我看"今日说法",晚上则陪我看"焦点访谈",完全自由地讨论节目的内容与表达我们的看法.至少让他知道社会上不总是歌舞升平,桃红柳绿,有光明,就有黑暗,有高尚,就有低贱,有成功,就有挫败......平时我遇到什么事,也会与他聊聊,分享感受.让他知道家长不是万能的,家长有成功也有尴尬,有开心也有沮丧,这些都是人生的正常内容.细雨润物无声,水到渠成地建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
三.陪读.这个读不是陪作业,而是课外阅读.孩子小时候给他讲故事时,不要将整个故事全讲完,让孩子参与其中,让他猜想下面会发生什么,结局如何,一个故事完全可以有很多个结局,培养孩子的想象力.等他自己能阅读时,就更不要将故事讲完,留着悬念让他自己去读.视他的阅读能力确定可推荐的书目,有意无意的点到即止,告诉他有个故事真好玩,如果引起他的好奇,就将书给他,让他自己读.然后家长与他一起为故事想出许多不同的情节与结局.其分析其点评又是陪聊的好话题啦.
自他能阅读始直到20岁吧,每年过生日,我送他的生日礼物都是书,8岁送他《林肯传》,告诉他林肯是什么人,为什么我送他这本书.9岁送他《西游记》,10岁是《三国演义》......长此以往,他还真读了一点书.陪读分两部分,一是自己读过的,觉得好,就推荐给孩子,二是凡希望孩子阅读的,自己先读,这样可以与他讨论.他读研究生期间,我仍然将读过的好书推荐给他.就这个春节,还给已经工作近三年的他推荐了《老残游记》等.平时将《南方周末》等报刊上的好文章推荐给他已经成了我的习惯.我确信家长的陪读会极大地丰富与孩子聊天的话题,拓宽孩子的视野.
依本人拙见:心理的.性格的缺失比知识的.技能的缺失更可怕,更难以纠正.所以所谓培养孩子的成功,不是孩子的文凭高低,不是孩子的薪酬多少,而是孩子有无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有无健康坚强的心理素质,有无超越底线的高雅情操,有无持久的学习兴趣与学习能力等非学历因素.现在的各类各级学校主要以传授知识为主,这些东西就只能主要依靠家长的亲自"三陪"与平时的耳濡目染啦.
同类文章:
儿子三岁时给他讲的故事
各人的气各人争
早恋如水 堵不如引
诚请浏览:
为什么开博?为什么名字叫做明代青花?
面朝大海 春暖花开
贾母 终于读懂您了
《非诚勿扰》 幽默外衣裹着彻凉无望无奈的…
晒晒我与五位情人的幸福同居生活
随便结婚 后果很严重
诗意地栖居 顶级的成功
别样的生日庆祝
人生若只如初恋
一个人的端午节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