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A股大幅补涨还需外盘配合

(2011-02-11 08:37:39)
标签:

财经

美国

a股

资金净流入

外盘

赢在龙头

资金论市

股票

隔夜美国股市收盘涨跌不一,在美国经济状况已经好转的观点推动下,最近以来投资者们每逢股市下跌必然买进的趋势再度上演。

 

美元指数近日低位大幅震荡,指数大幅反弹重上5日、10日均线上方,但明显受到中长期5周均线与5月均线的压制,后市能否有效突破压力上行改变下降趋势,还有待于观察。对今日A股影响中性偏空。

 

国内要闻详细解读,请点击观看A股大幅补涨还需外盘配合资金论市》。

 

周四沪指一改节后首个交易日的纠结走势大幅上攻,在农业股集体发飙导火索的引燃下,市场热点异彩纷呈,九成个股上涨,近期少有的46只个股涨停,赚钱效应极大的提振了投资者的做多热情,也说明了多头正在逐步掌控市场的主动权。

 

股指一阳收复四线,5均、10均将继续上行,20均有走平向上趋向,30均下行速率放缓即将走平,半年线上穿年线,是中期走强的明显标志,技术形态、均线系统正全面转好。60日均线附近多空双方可能会有争夺,但趋势一旦形成很难改变,中级行情或将展开。

 

昨天早盘是场内存量资金推动的个股行情,而尾盘的放量抢筹则是增量资金的快速入场。随着市场赚钱效应的提升再加之大盘形态的走好,也将会吸引更多的场外资金逐步入场,短期市场仍有继续上攻的动能。

 

数据说话:周四资金净流入约198亿元,主力资金在板块方面流入靠前的是:汽车、化工化纤、医药、新能源、低碳经济、酿酒食品、电子信息、新材料等;流出靠前的板块主要是:铁路基建、水利建设、机械、煤炭石油、工程建筑等。散户资金净流入约90亿元,机构流入约76亿元。那么,在这些板块当中,究竟怎样判断谁是领涨板块?谁是领涨龙头?A股大幅补涨还需外盘配合我会在课中结合相关年报与主力资金的流向,进行综合性分析,欢迎点击收看

 

在没有有效突破上方前期平台重心筹码分布密集区峰之前,短期震荡依然存在或在所难免。沪指自节前的底部五连阳之后加之昨天的中阳,使得市场有了进一步走强的动能,红包行情仍将延续。但上方解套盘与下方获利盘的双重抛压也不可忽视,A股能否大幅补涨,还要根据外盘的配合情况而定。

 

预测后市:主升行情仍将延续,短期震荡依然存在,总之:震荡盘升将是兔年一季度行情的主基调,并类似于去年的十月份行情。在外盘没有见顶回落之前,在没有不可控因素的前提下,在经过短期震荡、充分消化上方解套盘与下方获利盘的双重抛压之后,节前1月27日早搏《能否再收一阳》及节前最后对本波补涨行情的补充预测是:

1:本波行情高度为:3130点左右。

2:本波行情的运行时间为:18—21个交易日,每出现一根调整阴线向后顺延一个交易日。

3:本波行情最大涨幅为:469点左右。

由于这波行情属补涨性质。那么,就不排除外盘提前见顶回落而抵消中国A股的补涨高度或虽着外盘的持续上涨而增补追加中国A股的补涨高度。上述目标能实现吗?A股大幅补涨还需外盘配合我会根据行情的发展与外盘的变化情况在视频课中随时讲解与调整,欢迎收藏本博

 

操作策略:“持续关注本博并在多方第二道防守防区2680点附近区域建仓的投资者,保持五成底仓仓位不变,逢低适当增加仓位,适量保留预备队,激进的投资者可以适当动用预备队。”

持续关注本博在我预测的底部2680点附近增仓或动用预备队的投资者,今日可在上方的前期平台重心密集区峰2830--2850点附近开始第一次减仓,先收个大红包再说。手中持股涨幅过大的可调仓换股之二梯队,减下的筹码实施高抛低吸或T+0操作,继续保持增仓仓位不变,顺势而为打游击战,当股指有效突破平台重心密集区峰时,可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A股大幅补涨还需外盘配合具体怎样扑捉二梯队龙头股我会在视频中详解

 

看盘要点:“维持节前观点不变。密切关注政策面的变化、美元指数这个先行指标及外盘对A股的影响、权重股的走势;重点关注:政策导向个股中“十二五”规划的十大成长领域;低估值有安全底线并受益于未来春季需求提升的周期板块;具有业绩浪行情的个股、中小盘技术超跌个股、成交量的配合情况、主力资金的流向。”

《资金论市》是以资金分析理论为基础,以市场核心为依据进行的综合性分析,每天多档节目供投资者免费收看,欢迎继续关注本博,欢迎点击收看A股大幅补涨还需外盘配合资金论市》。A股大幅补涨还需外盘配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