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间最美的坟墓》公开课教案
(2011-12-30 09:05:30)
标签:
杂谈 |
刘祖富主讲:第二教时(时间:2011年12月23日)
《世间最美的坟墓》公开课教案
第二课时
一、引入课文:
二、大家再从课文中找出客观描写托尔斯泰坟墓的句子,概括托尔斯泰墓的特点。
1、描写托尔斯泰墓的句子:
2、哪位同学用文中的一个词语概括托尔斯泰墓的特点。
坟墓特征——朴素
3、大家思考:托尔斯泰为什么选择这样的墓地?
生:读第1自然段第三层。
4、他的选择表现了他具有怎样的思想?
5、联系实际谈谈你对劳动创造美的理解?托尔斯泰亲手创造幸福的平民思想对我们有何教育意义?
6、作者为什么要叙述托尔斯泰的儿时的故事?
7、这段话在文中起到什么作用?
8、跳读课文画出作者对托尔斯泰墓直接评价的句子,讨论作者为什么认为托尔斯泰墓是世间最美的坟墓
三、作者对托尔斯泰墓直接评价的句子
1、概括茨威格对托尔斯泰墓的评价。(也用文中的一个词)
2、大家听到这个总体评价,我们来探讨一下课后练习四的答案:
3、完成练习与思考二:
4、探究:完成练习与思考五,我们可以在“朴素”与“最美”之间替茨威格画上等号,那么你是否认同呢?
5、作者认为最朴素最美丽,到底什么是美?不同时代、不同年龄、不同的人,有着各自不同的看法,你能从自己的感受出发,说一说我们身边值得赞美的人和事吗?
6、为什么说托尔斯泰墓是最美的,文章的主旨是什么?
师:联系实际谈谈怎样发现美怎样创造美?
板书设计:
最美 |
神聚:心灵美 人格美 |
记1928年的一次俄国旅行 茨威格 |
世间最美的坟墓 托尔斯泰墓 |
抒发感情:感人 |
描写坟墓:朴素 |
形散:创造美
|
《世间最美的坟墓》第一、三课时
™ 教学目标
1.了解、掌握、运用鉴赏散文的基本方法。2.学习课文运用“对比”的手法来表现主题、情感的艺术技巧。3.学习课文通过写景状物体现主旨的方法。4.培养学生崇高的人生追求。
™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 教学课时:三课时
课前预习
1.学生课前借助名著类书籍或上网查资料。
2.课前阅读或者欣赏影视:托尔斯泰的《复活》、《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等作品。
第一课时
一、用课件导入课文:从一些书中或影视中,我们可以了解到或看到很多豪华的、规模宏大的坟墓,如古埃及国王的金字塔、中国秦始皇的秦王陵等等,我想,有的同学可能已经到过西安参观过秦王陵。今天,我们将随着奥地利作家茨威格到俄国去拜谒“世间最美的坟墓”——托尔斯泰墓吧![板书课题及作者]
二、用课件介绍人物
1、斯蒂芬•茨威格(1881-1942)奥地利作家。
2、(结合学生的介绍对托尔斯泰加以总结)
列夫·托尔斯泰
3.歌德
4.莎士比亚
三、课文学习:围绕课文提问:
三、掌握重点字词:
1.词语积累
五、完成课后练习一
读第一段,它主要写什么?写作顺序如何?怎样划分层次?写托尔斯泰墓给人的总印象
两段间的衔接
附板书:
世间最美的坟墓
1、斯蒂芬•茨威格(1881-1942)奥地利作家。
2、列夫·托尔斯泰
3.歌德
4.莎士比亚
第三教时
板书
一、结合本文理解散文的概念、散文的主要特点有:
1.形散而神聚;2.意境深邃;3.语言优美凝练,富于文采。
二、采用的艺术手法:对比(详讲)、排比(略讲)、白描(略讲)
三、完成课后练习与思考3:六、写作训练
谈“美”
以
刘祖富主讲:第二教时(时间:2011年12月23日)
《世间最美的坟墓》公开课教案
第二课时
师:引入课文:
同学们,后天就是圣诞节,此时此刻我们学习奥地利著名作家茨威格的一篇精美的游记散文《世间最美的坟墓》,别有一番情意。圣诞节是基督徒纪念耶稣诞生的日子。这一天西方的人们用各种独特的方式表达自己对耶稣的敬意。今天,在这个临近圣诞节的日子里,我们来学习茨威格在托尔斯泰诞辰一百周年时写的文章,来表达对这位俄国最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的敬意!
我们通过预习和上一节语文课的学习大家对全文已经有一个整体感知,本文所要描写的景物是坟墓,是伟人托尔斯泰的坟墓。
师:描写景物一定要抓住景物的特征来写,大家再从课文中找出客观描写托尔斯泰坟墓的句子,概括托尔斯泰墓的特点。(在文本中圈画出关键句、关键词)
生:1、描写托尔斯泰墓的句子:
①“远离尘嚣,孤零零地躺在林阴里。”
②“这只是一个长方形的土堆而已,无人守护,无人管理,只有几株大树荫庇。”
③“它只是树林中的一个小小长方形土丘,上面开满鲜花,没有十字架,没有墓碑,没有墓志铭,连托尔斯泰这个名字也没有。”
④“风儿俯临,在这座无名者之墓的树木之间飒飒响着,和暖的阳光在坟头嬉戏;冬天,白雪温柔地覆盖这片幽暗的土地。”
⑤围在四周稀疏的木栅栏是不关闭的
板书:只有:长方形土丘、几株大树、开满鲜花、不关闭的木栅栏
没有:守护者、管理者、十字架、墓碑、墓志铭、姓名
师:哪位同学用文中的一个词语概括托尔斯泰墓的特点。
生:这里逼人的朴素……,纪念碑式的朴素
师:大家思考:托尔斯泰为什么选择这样的墓地?
生:读第1自然段第三层。
师:他的选择表现了他具有怎样的思想?
生:作者在墓地见到的树是由托尔斯泰亲手栽种的,表现了托尔斯泰厌恶剥削、亲手创造幸福的平民思想;也使我们认识到美是劳动创造出来的。
生:托尔斯泰从小就热爱劳动,一生辛勤创作,成为了世界一流的作家,得到了世界人民的尊敬和爱戴。而有的学生在学校里学习不刻苦,天气冷了不能按时到校,不讲究卫生,搞实验操作不想动手,做作业不想动手;在家里好吃懒做,过着依赖父母的寄生生活,不知道美好幸福的生活是自己用双手创造的。
生:教育我们要刻苦学习,热爱劳动,讲究卫生,树立劳动创造美的思想。
师:作者为什么要叙述托尔斯泰的儿时的故事?
生:叙述托尔斯泰的儿时的故事,揭示托尔斯泰内心对美和幸福的渴求,使托尔斯泰墓的朴素之中有了一种不平凡的内涵。
师:托尔斯泰认为“埋骨于那些亲手栽种的树木之下”就能获得幸福。作者是怎样描写托尔斯泰死后在这样朴素的坟墓中灵魂获得安宁、幸福的。
生:墓地的宁静,写景部分即:“夏天,风儿俯临,在这座无名者之墓的树木之间飒飒响着,和暖的阳光在坟头嬉戏;冬天,白雪温柔地覆盖这片幽暗的土地。”
师:这段话在文中起到什么作用?
生:①用“风儿”、“俯临”、“嬉戏”、“温柔”等温情的词语,让人感到在这样的环境中,这位伟人安睡其中是何等幸福。②选取“夏天”“冬天”两个季节中的景物来装饰托尔斯泰墓,表明时间在行进中,让人感到一颗伟大的灵魂永恒不变,永世长存。
师:以上讲的内容主要是本文写景的部分,下面再讲一讲本文抒情的部分,大家翻到课文100页看《记叙中穿插议论和抒情》第一句话“记叙文为了深化主题,点明中心,常常要在叙述、描写的基础上进行议论和抒情”,跳读课文画出作者对托尔斯泰墓直接评价的句子,讨论作者为什么认为托尔斯泰墓是世间最美的坟墓
生:(1)作者对托尔斯泰墓直接评价的句子
①“我在俄国所见到的景物再没有比托尔斯泰墓更宏伟、更感人的了。”
②“他的坟墓成了世间最美的、给人印象最深刻的、最感人的坟墓。”
③“人们重新感到,世界上再也没有比这最后留下的、纪念碑式的朴素更能打动人心的了。”
④“这个小小的,隆起的长方形包容着当代最伟大的人物当中的一个。”
⑤“看上去都不像树林中的这个只有风儿低吟,甚至全无人语声,庄严肃穆,感人至深的无名墓冢那样能剧烈震撼每一个人内心深藏着的感情。”
师:完成练习与思考二:
生:表现“敬畏之情”的句子有:(1)“这里,逼人的朴素禁锢住任何一种观赏的闲情,并且不容许你大声说话。”
(2)“成百上千到他安息地来的人中间没有一个有勇气,哪怕仅仅从这幽暗的博土丘上摘下一朵花留作纪念。”
这些描写从瞻仰者的感受落笔,赞颂了托尔斯泰崇尚朴素的美德,表现了人们对托尔斯泰的敬仰感激之情。
师:概括茨威格对托尔斯泰墓的评价。(也用文中的一个词)
生:总体评价——最美
师:大家听到这个总体评价,我们来探讨一下课后练习四的答案:
生:不矛盾。因为文中写托尔斯泰坟墓的“美”,写“宏伟”并不是指墓地的建筑规模和豪华装饰,而是由于墓地逼人的朴素,更显示出墓主品格的伟大崇高,因此它是世间最美的,也是最宏伟、最感人的坟墓。
师:作者认为最朴素最美丽,到底什么是美?不同时代、不同的人,有着各自不同的看法,你能从自己的感受出发,说一说我们身边值得赞美的人和事吗?
生:在商品经济大潮中,人们对美的认识也发生了一些变化:许多人羡慕那些外表好看而心灵扭曲、行为变态的人,而鄙视那些“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满身灰土的环卫工人,而不知道正是他们为我们创造了丰富的物质和干净的环境。有些同学抛弃纯朴、纯真美,有人以丑为美,以假乱真,而忽视培养自己向善向美之心和内在品质;凡此种种表现都是与追求朴素美背道而驰的。托尔斯泰出身贵族,一生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尚且追求朴素,我们这些普通人有什么理由蔑视平凡、鄙视朴素呢!
圣诞节即将来临,春节即将来临,我们应该反对铺张浪费,吃喝玩乐,记住最朴素最美丽,劳动最美丽,劳动最光荣。
师:为什么说托尔斯泰墓是最美的,文章的主旨是什么?
生:墓的外形:朴素美
本文借游览托尔斯夫墓抒发了作者对这位伟大作家的崇敬之情,并表达这样一种观念:夏冬的风雪温柔吹拂朴素的坟墓;
精神的力量长久震撼敬仰的人心。
师:到此我们就通过完成课后练习与思考五来对这一节课作个小结,我们可以在“朴素”与“最美”之间替茨威格画上等号,那么你是否认同呢?
生:从小亲手种树变成幸福所在与一生辉煌的艺术成就显示了——劳动创造美
坟墓的景物描写与作者感情的抒发完美的结合——“情景交融”之美
作者的思想与托翁的思想惊人的一致——“心灵相通”之美
开放的圣地与游人们的呵护配合默契——“世人敬仰感激”之美
尽管托尔斯泰墓是一个极普通、极朴素的墓地,但它和伟人高尚的心灵联结在一起,便感动了作者。作者又在《世间最美的坟墓》平淡朴素的文字中,使情感的表达与理性的思考达到了完美的统一,使景与情达到了完美的统一,具有了震撼人心的力量。作者深切的歌颂托尔斯泰的高贵品格,也体现了作者的价值判断——最朴素最美丽。
师:联系实际谈谈怎样发现美怎样创造美?
其实,在我们的身边有许多美的事物,关键是我们要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罗丹曾说:“艺术大师就是这样的人,他们用自己的眼睛去看别人见过的东西,在别人司空见惯的东西上发现出美来。”茨威格有这样的一双“眼睛”,但愿我们班的每位同学也能有这样的一双“眼睛”。比如电视播放的《感动中国》里的人和事都是很美的,这些人和事是防止人沙漠化的水,上善若水;后天就是圣诞节,我们应该有一个美好的心愿:那就是托尔斯泰、茨威格和圣诞老人一起保佑我们平安幸福,美丽的笑容天天在我们脸上绽放;让这些伟人的精神鼓舞我们用自己的双手去开创美好的明天!
板书设计:
世间最美的坟墓 托尔斯泰墓 托尔斯泰墓 |
记1928年的一次俄国旅行茨威格 |
形散:创造美
|
|
|
描写坟墓:朴素 |
|
|
|
|
|
|
抒发感情:感人 |
|
神聚:心灵美 人格美 |
最美 |
|
大悟县中等职业技术学校
引导学生探寻景、情、理的结合点
——《世间最美的坟墓》说课稿
一、
1、该课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世间最美的坟墓》是经全国中等职业教育教材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的中职语文课本。本课是一篇记游形式的散文。
2、课文简析:
《世间最美的坟墓》是一篇平淡其外激情其中的散文。表面看这似乎是一篇游记——记1928年的一次俄国旅行,但在实质上它是一篇抒情散文,借游览托尔斯夫墓抒发了作者对这位伟大作家的崇敬之情,并表达这样一种观念:夏冬的风雪温柔吹拂朴素的坟墓;精神的力量长久震撼敬仰的人心。
学习这篇散文,我注意引导学生体味作者抒发的感情,引导学生注意理解“朴素”、“最美”的深刻内涵。
二、
1、教学目标:
结合中职学生特点,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了解、掌握、运用鉴赏散文的基本方法,从题材、技巧、思想内容三个方面入手,指导学生带着情感阅读文本,揣摩语句,概括提炼文章主旨。
2.学习课文运用“对比”的手法来表现主题、情感的艺术技巧。
3.学习课文通过写景状物体现主旨的方法,体会“一切景语皆情语”。
4.引导学生理解“朴素”、“最美”的深刻内涵,感悟生命真谛,培养学生崇高的人生追求。
2、教学重点与难点:
1.了解、掌握、运用鉴赏散文的基本方法,理解托尔斯泰墓“美在何处”,“为何最美”。
2.体会文章如何运用清丽简洁的语言描绘景物的“朴素美”,感受“朴素美”的震撼力,结合实际进行语言表达训练。
现代教学理论要求:课堂教学要贯彻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引导他们动脑、动口、动手,培养自学能力和自学习惯。
(1) 诵读激情法:就是在诵读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体会文章的美感。
(2) 问导法:如师:大家思考:托尔斯泰为什么选择这样的墓地?
生:读第1自然段第三层。
师:他的选择表现了他具有怎样的思想?
生:作者在墓地见到的树是由托尔斯泰亲手栽种的,表现了托尔斯泰厌恶剥削、亲手创造幸福的平民思想;也使我们认识到美是劳动创造出来的。
这里的“问”绝不是我们通常意义上的串讲串问,而是一种开启学生创造心智的具有点拨意义的“问”,这里的“导”就是引导帮助学生达成目标。
三、
(1) 速读课文,习用圈点、勾画、批注法。
(2) 在教师指导下,理解朴素美的含义和体味景物描写的作用。
(3) 抓关键词、句的读书法。
四、
(一)
同学们,后天就是圣诞节,此时此刻我们学习奥地利著名作家茨威格的一篇精美的游记散文《世间最美的坟墓》,别有一番情意。圣诞节是基督徒纪念耶稣诞生的日子。这一天西方的人们用各种独特的方式表达自己对耶稣的敬意。今天,在这个临近圣诞节的日子里,我们来学习茨威格在托尔斯泰诞辰一百周年时写的文章,来表达对这位俄国最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的敬意!
下面先请一位同学有表情的朗读全文。
导语的设计不仅在于激趣,还在于激思,激情,而且应争取学生的参与,挖掘学生智力潜能,激活他们的思想,调动他们的学习热情,为本课的顺利进行作准备。
(二)
此前已有有关的阅读知识作铺垫,为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体现其课堂主体地位,引导学生通过读书、勾画、批注、质疑、讨论等方法,把握课文,达成目标。
(三)
1、诵读指导:
(1)解决生难字词。
(2)感情基调。
2、整体感知,概括要点:
(1)文中哪一个词最能概括托尔斯泰墓的特点?
(2)托尔斯泰墓具有哪些具体的特征?作者是通过什么手法来描写的?
(3)为什么说朴素是最美的?
学生自由交流讨论,教师作适当点拨,不要求答案统一。
3、辨别筛选,提取精要:
(1)找出文中景物描写 的句子,并思考其作用。
(2)筛选并概括作者对托尔斯泰墓的评价的句子。
4、作者认为最朴素最美丽,到底什么是美?不同时代、不同的人,有着各自不同的看法,你能从自己的感受出发,说一说我们身边值得赞美的人和事吗?
5、联系实际谈谈怎样发现美怎样创造美?
四、课堂训练:
谈“美”
以
可作以下点拨:1.首句落笔点题,用凝练的语言准确地对事物作评价。
2.描写运用白描,淡淡几笔便揭示出景物的本质特征。
3.在平淡的叙述中蕴含深远的意味。
板书设计:
最美 |
神聚:心灵美 人格美 |
记1928年的一次俄国旅行 茨威格 |
世间最美的坟墓 托尔斯泰墓 |
抒发感情:感人 |
描写坟墓:朴素 |
形散:创造美
|
大悟县中等职业技术学校
深钻教材
——《世间最美的坟墓》教学后记
一、分解重难点,整体规划教学过程。我静下心来制定本课教学的重难点后,每一课时的教学内容都有所侧重。第一课时侧重字词、作者及整体感知课文;第二课时讲课文内容、主题思想;第三课时侧重文章体裁及艺术手法句子修辞,还要练习写作。三节课是一个艺术整体,每节课又是一个艺术整体。
二、注意联系日常实际和学生实际。不搞填鸭式教学,教参是死的,教师是活的,学生是活的,不依赖教参。对于教参没有生搬硬照的,自己先看课文,多看几遍,把每一遍自己对于课文的理解记下来。在课堂教学中注意挖掘课文中的教育因素对学生不失时机的教育。如劳动创造美的教育。重点难点明确了,教学方向也明确了。在课堂上尊重学生,给学生时间,让学生能够去思考、发言、动手。在课堂上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也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三、根据文体特点选择适当教学方法。文体特点不同所运用的教学方法也不同。
四、精心设计板书,让学生对当堂知识有一个整体把握。板书不是为了好看,而是要让学生把知识点联起来,感悟文中意境。
2011-1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