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解放后的第一个周末,又赶上单老师组织大家去位于吉罗纳(Girona)附近的中世纪古镇贝萨卢(Besalú),心情格外愉快。
早上8:45分大家在西班牙广场集合,这次郊游活动还有个特别之处,几位正在学习中文的西班牙朋友也融入到我们的大家庭里。像往常一样,大巴一上路,同学们就逐个进行自我介绍,几位外国朋友也用中文介绍自己,尽管有些互不相识,不一会儿就有说有笑了。

快到贝萨卢的时候路过一个小镇Castellfollit de la Roca,整个村庄中世纪的房子均建在火山岩上,不禁让人啧啧称赞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许多来西班牙旅游的人都感叹坐火车沿途没有风景只有荒地,其实深入到小村庄里,也有让人陶醉的景致。
贝萨卢自古以来就是交通战略的要地,也是许多朝圣者的必经之路。小镇建筑多为罗马式,最著名的要数镇外横跨卢比瓦河的罗马风格石桥。虽然文献记载它建于11世纪,实际上罗马时代就已经有了。这座桥建成曲折的造型,主要由于越来越宽的卢比瓦河使得直线建桥的难度更大,耗费更高。
仔细看,桥的底座是天然岩石,而这一层层的拱形设计是为了避免洪水的侵袭涨潮。不过人们始终难以抵挡大自然的破坏力,在14世纪,大桥就被河水大暴涨冲断了。17世纪的西法战争以及1936-1939年的西班牙内战,又两次摧毁了这座桥,直到20世纪60年代才修复成现在的模样。
小镇不大,却久负盛名。单老师还提醒我入城的地方也出现在法国电影《香水》里面。

也许是旅游圣地的缘故,小镇里有许多精美的工艺品专卖店。在这里不仅可以买到独具西班牙特色的拼瓷艺术品,连匹诺曹、我们在黄金小巷买的书签都有。
小镇的中古世纪风保存完好,窄窄的街巷,石块铺成的道路,不经意间穿过一道拱门,就是另一片天地。
没有阳光的时候,走在里面可以清楚听见自己的脚步与回声,地下都往上透着寒气;而当太阳升起,哪怕只有一线光亮,泥土和石子就变成了金色,耀眼又温暖。
中心广场漂亮的石头房子。
以往单老师组织的郊游活动,只要我在巴塞就一定参加,不用自己查攻略买车票还是次要,毕竟她是官方导游,能听讲解才是最有收获的。而今天的活动也是有史以来最开心的,因为又有了新内容。寄情于山水之间,和大家一起做儿时的游戏,又是多么的惬意呢!
30多人分成了A\B\C\D四个小组绑腿跑。比赛一开始,几个外国孩子就用中文喊起了“加油!加油!”,时光仿佛被拉回了小时候运动会的赛场。
大家都跃跃欲试,想必很久没有玩过这种游戏了,却没有一个人生疏,连单老师和Natalio老师也忍不住加入了我们,这快乐的笑容比任何摆拍都美。
队长高举获胜奖品,看把大家开心的!
四个漂亮的小混血,每个都精通好几国语言。
罗马风格建筑拱的造型较多,一道道拱门错落有致。
中午去了一家也颇有风格的餐厅,墙上还贴满了盘子,好像是获胜的奖品。
菜单是加泰罗尼亚文,光是点菜就费了很长时间。每道菜名还特别长,都是些在巴塞罗那没有吃过的。当地蘑菇做的沙拉;像血肠一样的肉肠和土豆、蔬菜、酱汁做的饼;猪脚……每一道都很赞!
午餐过后,当地的导游又带我们详细参观了整个小镇和最著名的三个景点。
其中最值得一看的是当时犹太人用来净身的圣池Miqué。它在1960年被发现,是伊比利亚半岛唯一保存下来的。发现他的人还专门从法国请来两位拉比进行鉴定和测量(如果尺寸不符合就不是犹太教的),那时候欧洲总共只有3个圣池,现如今有10个了,但保存如此完好的并不多。
这个池子的主要作用是净身,那什么样的人需要呢?比如手接触过病人、动物的尸体;经期过后的女人都被视为不洁净。女人结婚前、生完小孩,也都会来。净身的时候需要全裸走入池中,水漫到胸口处再把全身浸到水里,来回三次。水必须是活水,只是大冬天的要冻死了……
Sant Vicenz教堂是镇上居民做礼拜的地方。这座罗马尼克式教堂虽于12世纪建造,但经过13世纪的修复,又融入了不少哥特式的元素,比如顶部的花窗。
最后我们还参观了圣本笃会派的修道院,修士在这里必须要做三件事:内心平和、每天6次祷告、劳动。
Besalú的一天,过得充实又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