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工技能实训课程标准
(2012-06-05 14:08:13)
标签:
教育 |
分类: 中职校上课技巧 |
课程名称:电工技能实训
适用专业:中等职业学校《电气运行与控制》专业
1、前言
1.1课程的性质:
本课程是《电气运行与控制》专业的一门专业课程,其目标是培养学生具备从事电气控制线路、电子线路设计、安装、调试等基本职业能力,并为后续课程的学习作前期准备。
1.2设计思路
本课程标准的总体设计思路:变三段式课程体系为任务引领型课程体系,打破传统的文化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的三段式课程设置模式,紧紧围绕完成工作任务的需要来选择课程内容;变知识学科本位为职业能力本位,打破传统的以“了解”、“掌握” 为特征设定的学科型课程目标,从“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出发,设定职业能力培养目标;变书本知识的传授为动手能力的培养,打破传统的以知识传授为主的教学方式,变为以“工作项目”为主线,创设工作情景,结合职业资格鉴定,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本课程标准以《电气运行与控制》专业学生的就业为导向,根据行业专家对本专业所涵盖的岗位群进行的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以电子电工电路安装流程为主线,遵循学生认知规律,紧密结合职业资鉴定中的考核要求,确定本课程的工作任务模块和课程内容。为了充分体现任务引领、实践导向课程思想,将本课程的教学活动分解设计成七个工作任务模块项目或工作情景,以项目为单位组织教学,以实际控制线路为载体,引出相关专业理论知识,使学生在安装、设计过程中加深对专业知识、技能的理解和应用,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满足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需要。
本课程建议课时为540学时。
2、课程目标
通过任务引领和项目活动,掌握电工电子电路设备安装的技能和相关理论知识,能完成本专业相关岗位的工作任务,具有诚实、守信、善于沟通和合作的品质,树立环保、节约、安全意识,为发展职业能力奠定良好的基础。
职业能力培养目标
●会熟练使用电工工具
●能执行电气线路安装规程、规范、标准
●会识别低压电器、根据要求选择其规格与型号
●能安装电力拖动基本线路
●会识别电子元器件
●会安装电子线路
●会基本电工电子仪表的使用与维护
●会安装通用机床控制电路
●会分析常见机床电路、排除常见机床电路故障
3、课程内容和要求
序号 |
工作任务模块 |
课程内容和教学要求 |
活动设计 |
参考学时 |
项 目 一 |
|
1、 2、 3、能说出拓展所需的器材、线材所处位置, |
●实训室操作 针对电子电工工作台进行规范操作、安全用电示范 |
10 |
项 目 二 |
低压电器的认识 |
1、 2、 3、 4、 |
●实训室操作 在实训室中利用真材实料和电工工具,对元器件进行解剖、测试与安装 |
10 |
项 目 三 |
安装电力拖动基本线路 |
能根据《电工工艺学》要求,进行电力拖动基本线路的工作原理分析、线路安装与调试,并能进行简单控制线路的设计。 |
●实训室操作 在实训室中利用材料和安装工具,安装电力拖动基本线路 |
138 |
项 目 四 |
安装通用机床控制电路 |
1、能读懂普通车床、镗床、铣床、桥启的图纸 2、能根据普通车床、镗床、铣床、桥启的图纸进行线路安装 |
●实训室操作 在实训室中利用材料和安装工具,安装通用机床控制电路。 |
56 |
项 目 五 |
排除常见机床电路故障 |
能用相应仪表排除普通车床、镗床、铣床、桥启的故障 |
●实训室操作 能用相应仪表排除普通车床、镗床、铣床、桥启的故障 |
108 |
项 目 六 |
电子元器件的认识 |
1、 2、 3、 |
●实训室操作 在实训室中利用真材实料和电工工具,对元器件进行识别、测试 |
20 |
项 目 七 |
安装电子线路 |
能根据图纸,进行电子线路的工作原理分析、线路安装与调试,并能进行简单电子控制线路的设计。 |
●实训室操作 在实训室中利用材料和安装工具,安装电子线路 |
138 |
其 |
机动 |
20 |
||
考核评价 |
40 |
|||
总课时 |
90 |
4、实施建议
4.1教材编写
1、必须依据本课程标准编写教材,教材应充分体现任务引领、实践导向课程的设计思想。
2、教材应将本专业职业活动,分解成若干典型的工作项目,按完成工作项目的需要和岗位操作规程,结合职业技能证书考证组织教材内容。要通过以企业岗位为情景,以电气线路、电子线路、模拟机床为载体,引入必须的理论知识,增加实践实操内容,强调理论在实践过程中的应用。
3、教材应图文并茂,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电工电子电路系统的认识。教材表达必须精炼、准确、科学。
4、教材内容应体现先进性、通用性、实用性,要将本专业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纳入教材,使教材更贴近本专业的发展和实际需要,更贴近学生。
5、教材中的活动设计内容要具体化、形象化,并具有可操作性。
6、要配备多媒体光盘
4.2教学方法
1、在教学过程中,应立足于加强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采用项目教学,以工作任务为引领,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成就感。
2、本课程教学的关键是现场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示范和学生分组操作训练互动,学生提问与教师解答、指导有机结合,让学生在“教”与“学”过程中,熟练使用工具、设备。
3、在教学过程中,要创设工作情景,同时应加大实践实操的容量,要紧密结合职业技能的考核,加强考证的实操项目的训练,在实践过程中,使学生掌握技能,提高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
4、在教学过程中,要应用挂图、多媒体等教学资源辅助教学,帮助学生掌握技能。
5、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本专业领域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发展趋势,贴近生产现场。为学生提供职业生涯发展的空间,努力培养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创新精神和职业能力。
6、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提升职业素养,提高职业道德。
4.3教学评价建议
1、改革传统的教学评价手段和方法,采用阶段评价、目标评价、项目评价、理论与实践一体化评价模式。
2、关注评价的多元性,结合课堂提问、学生作业、平时测验、实验实训、技能竞赛及考试情况,综合评价学生成绩。
3、应注重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核,对在学习和应用上有创新的学生应予特别鼓励,全面综合评价学生能力。
4.4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应用
1、注重实验实训指导书和实验实训教材的开发和应用
2、注重挂图、视听光盘、教学仪器等常用课程资源和现代化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这些资源有利于创设形象生动的工作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3、建立本专业开放实训中心,使之具备现场教学、实验实训、职业技能证书考证的功能,实现教学与实训合一、教学与培训合一、教学与考证合一,满足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