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实一体化教案
(2012-06-05 14:04:46)
标签:
教育 |
分类: 中职校上课技巧 |
教案
|
授课班级 |
10电气 |
所在学区 |
机电 |
授课老师 |
周云水 |
|||||
|
学科 |
电工技能训练 |
课时 |
1课时 |
|||||||
|
课题(任务) |
直流电机调速线路连接及故障排除 |
|||||||||
|
课时 教学 目标 |
知识与技能: (1)会连接直流电机(他励)的调速电路,并对电路进行分析。 (2)会利用实验台提供的仪表,对电路故障进行分析。 (3)会排除线路故障,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自学教材与设备资料,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自选设备模块,确定电路连接方案。 (2)通过实践操作,学会判断故障及排除故障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 (1)激发学习兴趣,感受学习电工技能的乐趣,培养合作精神。 (2)养成仔细观察、认真记录、规范操作和安全文明生产的职业习惯。 |
|||||||||
|
重点 难点 |
重点:利用提供的实训设施进行线路连接,对出现的故障现象进行判断与排除。 难点:判断故障所处部位并说明理由。 |
|||||||||
|
教学 设想 |
安装与维修是电气技术专业的核心能力,对一个上岗后的电工来说,更多接触的是维修。而维修技能的培养往往只能通过实际操作,根据我自己多年在企业从事电工维修的体会,经验的积累比理论知识的学习更重要,所以,在安装线路练习到一定时候,有意识地加入维修内容,对学生以后从业、成才尤其重要。为此,我在课前准备时在相关设备上设置了故障点,把知识点与技能点都整合在内,应用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以任务驱动为主,辅以小组讨论、不断尝试、教师讲解、演示等多种教学方法达成目标。 |
|||||||||
|
教学 准备 |
教师准备:学生工作页、设备资料、他励直流电机1只∕组、带故障模块∕组、电源模块∕组、可选择模块若干∕组、连接线若干∕组。 学生准备:万用表1只,学习资料及用具。 课前分组:每组2人,自主合理安排分工,一个操作、一个监护。 |
|||||||||
|
教学 程序 |
教学内容要点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设计意图 |
||||||
|
任务 引领 |
1、 2、 3、 |
结合身边实物讲解、观察学生的反应,引起学生对该内容的兴趣。 |
倾听、思考 |
宏观回顾之前内容,使学生的专业知识有系统性,树立整体感。 从生活中经常能接触到的设施设备出发,故事性叙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
||||||
|
教学 程序 |
教学内容要点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设计意图 |
|
设备 介绍 |
介绍设备的构成与用途,描述电工在企业实际岗位上的工作要素,指导学生学习技能的方法。 |
针对实物讲解 |
倾听、思考、记录 |
不局限于眼前的设备,而是放在企业实际岗位的背景下。结合自己企业从业经历,强调活学活用。 |
|
任务 布置 |
1、连接直流电机的调速线路,能让电机运转。 2、电机的速度可调,能用两种方法来调速更佳。 3、用某种方法把速度显示出来。 |
板书,讲解 |
倾听、思考、记录 |
工作目标明确。 |
|
安全 要求 |
1、接线时不能通电。 2、通电调试时,一个人操作,另一个人要做安全监护。 |
讲解安全的重要性 |
倾听、思考、记录 |
安全第一。电工是国家规定的特种作业,每一节课操作前强调安全是必须的,而且要措施跟上。 |
|
学做合一 实施任务 |
1、分析线路与设备,一边学习一边操作,连接完整的调速电路。 2、调试。 3、对调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学会仪表的使用,判断故障。 4、排除故障。 |
发放工作页, 观察学生学习习惯,巡视指导。对操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记录,需要时当即提醒。 |
两个人工作分配,学习资料,尝试接线,进行调试,对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改进,再调试。 |
学生合作学习,理论与实践结合,养成勤于思考、认真记录、勇于创新、善于解决问题、安全文明生产等职业习惯, |
|
分享成果 点评任务 |
1、由提前完成的组介绍自己的体会。 2、教师按工作目标进行逐个验收与点评。 |
分享学生的工作体会,评估任务完成情况,提出下一步工作目标。 |
提前完成组学生讲解自己的工作思路,其他学生围在一起认真听讲、对照、思考。 |
由学生自己讲解工作思路与过程,借此锻炼其表达能力。老师点评时给予鼓励,对重点、难点内容在讲解时要特别具体、细致。对工作过程中的创新之处(如果有)要特别表扬,为造就创新型人才打好基础。 |
|
继续完成任务 |
学生继续完成任务,教师对基本完成任务的组提出更高要求,对未完成任务的组加强指导。 |
对完成任务有困难的组要特别关注,指导帮助其完成任务。 |
在看了提前组的演示后,得到启发,继续工作。 |
分层次教学。 |
|
第二次点评 |
1、仍由学生介绍自己的工作思路与过程。 2、教师拓展式点评。 |
结合巡视时的观察,进行个性化点评。 |
讲解的学生理论与实践结合一起讲,与其他学生分享,学生自评、互评。 |
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帮助学生理清思路,抓住完成任务的重点与难点。并着重讲解难点攻克的方法。 |
|
梳理迁移发展任务 |
总结所有学生组的工作过程与完成结果,梳理知识点,指出优点、提出努力方向,对没有完成任务的组提出要求。对如何完成本堂课的工作页进行指导。 |
结合巡视时的记录进行点评,并反复结合企业岗位实际,对学生提出相应要求。 |
倾听、反思、记录。 |
倡导合作精神、鼓励创新、对没有完成任务的组不放弃,鼓励继续努力完成,有效地解决课时有限性与知识无限性的矛盾,促进所有学生的能力发展。 |
|
教育反思: 1、功夫在诗外。要上好一堂课,课前准备很重要,教师要准备、学生也要准备。而且要把这种准备成为习惯。如学生上课随身带一本厚厚的笔记本,把随时想到的、看到的、听到的、遇到的记录下来,时间长了,这本笔记本的作用会比教材更大。因为那里的东西是真正属于自己的东西,到了工作岗位,这样的习惯会让学生在较短时间内成为该行业的专家。 2、选择一个理实结合一起的好内容,是上好一堂课的关键。课题要来自生活、来自企业岗位,但又不能直接搬来,教师要作相应处理,使课题浓缩、典型化,即既能完成专业教学任务规定的知识与技能要求,又能学以致用、学生有兴趣、成果容易评估。这个有一定难度,是对专业教师的考验。所以,专业教师有企业从业经历是很重要的。 3、小组合作是一种操作课的好方法,但必须让小组里每一个人员都有事做。 4、分层次教学。完成任务肯定会出现差别,对能力强的学生要提出更高要求,对未能达到要求的同学不能打击他们的积极性,更不能漠视或忘记他们,要多多鼓励,并在课余时间加以辅导,使他们尽快追赶上来。 5、以后还是要提醒的是:6号组把电流表与电压表接线搞错了,弄不好会烧掉仪表。有部分同学在仪表出现负数时,不肯去调表笔,那样不好。细节不注意,对电工是大忌。要强调。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