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态指标PK动态优势
(2012-04-27 21:06:44)
标签:
股票 |
分类: 投资笔记 |
统一企业买入的时候四块多,几十倍市盈率,从单纯的指标去看,似乎怎么看都贵了。但股价从4块多涨到7块了,涨了75%
李宁一直都在买,按暴跌了一半的业绩低点,市盈率也只有十来倍,按业绩高点来看,市盈率只有个位数。从哪个指标来看,似乎都便宜得很,然而股价从六块多到现在,只上涨了20%
这里面有一定的合理性吗?
过于执迷单纯的量化指标让我一再错过一些机会。3块左右的百丽我认为贵了,结果百丽直接涨到15块,让我干瞪眼。不格雷厄姆是不行的,过于格雷厄姆也是不行的。银行各项指标和增长都不错,但拿了银行三年了,李驰也没赚到钱。地产现在也很便宜(单纯的指标去看),但显然,银行地产作为一个行业,竞争对手越来越多,和尚越来越多,庙越来越少,所以尽管都还在赚钱,那更多的是行业顺风顺水,不是企业自身竞争优势在加强。而百丽在各个商场抢占据点,话语权,谈判力,整合力,越来越强大。
李宁和统一企业,两只股票都是我的持有股,我愿意买入统一企业,源于我自身的观察结论是,这个企业的产品优势在不断提升。几年前深圳街头的展示柜都是康师傅的红绿茶酸梅汁茉莉花茶。。。现在康师傅越来越少了,悄悄的,冰柜里到处可见的是阿萨姆奶茶,统一奶茶,雅哈咖啡,冰糖雪梨。。。很明显,消费者越来越不满足于简单的初级产品,而康师傅当初的顺风顺水,恰恰得益于康师傅的产品定位更切合中国消费者的初级要求,辣,味重,而统一企业把台湾最受欢迎品质最好的海鲜面直接拿到大陆来卖,虽然产品更好,但价格稍贵,消费者需求还处于初级阶段,好的东西不一定好卖,但现在消费者逐渐认识和接受了更好的东西,也更有能力为此买单,而统一企业及时的迎合了这种趋势。所以说,起初阶段,康师傅的领先源于准确定位。而现在统一企业势头很猛,也源于其产品适当的满足了消费者消费升级的需求。很显然,奶茶,咖啡,雪梨,统一100%,这些产品已经比红绿茶这样的初级产品在品质上提升了很多。
李宁虽然从单纯的量化指标上看,各方面都不贵,甚至可以说很便宜。但是,对于整个竞争优势上来看,其优势不像统一企业那样在加强,而是不断受到冲击。统一在走上坡路,李宁在走下坡路。市场的青睐自然有分别。
然而,正如统一可以从一个弱势地位逐步站住脚跟,竞争优势不断加强。李宁又何尝不可?企业竞争总是周而复始,你来我往。现在已然衰朽者,将来可能重放异彩。现在如日中天的,将来可能日薄西山。这是大自然,也是企业界亘古不变的规律。
题外话:现在的康师傅可能是2008年的李宁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