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草原沙化启示录(一)
(2009-05-02 12:56:31)
标签:
纪实长散文生态文化 |
一
此时听着这歌,心中有一种黑色幽默的味道。歌手的家乡鄂尔多斯早已沦为沙地,著名的库布其沙漠正日益肆虐侵吞着那里。全国八大沙漠沙地中,内蒙古就占了四席,仅存的锡林郭勒和呼伦贝尔两块草原,也正以惊人的速度在大面积沙化。
最近有一首歌“草原在哪里?”颇流行,歌词中说:“草原在歌声里。”
那么,草原真的快成了海市蜃楼,往后只会留在歌声里吗?
“塔敏查干”流沙带南麓有一村庄名叫养畜牧,可这里的村民早已不能养什么畜牧了,他们只会“拱坨子”种地,从沙地上刨出点老苞米填肚子。名叫白沙的村长告诉我,他爷爷的爷爷那会儿建库伦旗庙时随上万移民奉调迁来,造完庙后就落地为农开荒种地了。位于科尔沁草原南部的库伦旗,属于较早开垦农耕的地区,当初的迁入者没能融入此地原有的游牧经济,而以纯粹的农耕生存方式改造了这里,也彻底改变了这里的生态。清人章牧所著《蒙古游牧记》里记载,养畜牧村那会儿叫“养息牧草猎场”,清代八大牧场之一,也是努尔哈赤的狩猎场。如今“畜”和“息”一字之变,却包含了天翻地覆的变迁,记录了从草原到沙地的荒漠化历史。
科尔沁,蒙古语的词意为“箭”或“箭囊”。最初,成吉思汗把嫩江流域至西辽河、西拉木伦河流域广阔草原赐封给其胞弟哈萨尔作为领地,由此,因哈萨尔冠有皇封“金箭手”(即“科尔沁”)称号而这里始称科尔沁草原。领地面积辽阔,南至沈阳东至长春,北至大兴安南麓,西至察哈尔部草原。清初,对蒙古草原曾采取保护政策,严禁开垦,后内地天灾人祸,饥民涌向口外谋生,光是嘉靖、道光年间山东河北陕山等地多年大旱,数十万灾民年年从喜峰口、古北口、山海关等地闯关东走西口去谋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