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北方草原沙化启示录(一)

(2009-05-02 12:56:31)
标签:

纪实长散文

生态文化

  草原在哪里?

 

    当每年,人类要“征服’的大自然狂卷千万吨黄沙,袭击京津地区,遮蔽大半个中国,以致刮落到日本及东南亚诸国时,我便想起我的老家科尔沁沙地。它,是这一场场沙尘暴的祸源之一,全国四大沙地中排行老大,老百姓称它为“八百里瀚海’。

    今春,我迎着风沙进入科尔沁沙地做调查,伫立在一座叫“塔敏查干”的流沙带五百米高的沙峰上,俯瞰茫茫白沙滚滚黄尘,不禁惊问:难道这里,过去真的被叫过科尔沁草原吗? 难道这里,真的是那位清初辅佐三代皇帝闻名天下的孝庄皇后美丽故乡吗?

    “塔敏查干”,蒙古语意思为“地狱之沙”。我行走在这片令人心生畏惧的地狱之沙中,想寻觅往日草原的痕迹。寸草不长的沙崖下,裸露着干枯发黑的老山杏树根,干硬的沙滩上偶尔被风吹露出元辽瓦片,据说北边几十里外的流沙下掩埋着一座辽代古城子,狂风过后还能瞥见到它雪泥鸿爪边边角角。

    沙路上停泊的“沙漠王’丰田车上,传出腾格尔的“天堂”:

   蓝蓝的天空,绿绿的湖水,美丽的草原,这是我的家哟……”

此时听着这歌,心中有一种黑色幽默的味道。歌手的家乡鄂尔多斯早已沦为沙地,著名的库布其沙漠正日益肆虐侵吞着那里。全国八大沙漠沙地中,内蒙古就占了四席,仅存的锡林郭勒和呼伦贝尔两块草原,也正以惊人的速度在大面积沙化。

最近有一首歌“草原在哪里?”颇流行,歌词中说:“草原在歌声里。”

那么,草原真的快成了海市蜃楼,往后只会留在歌声里吗?

“塔敏查干”流沙带南麓有一村庄名叫养畜牧,可这里的村民早已不能养什么畜牧了,他们只会“拱坨子”种地,从沙地上刨出点老苞米填肚子。名叫白沙的村长告诉我,他爷爷的爷爷那会儿建库伦旗庙时随上万移民奉调迁来,造完庙后就落地为农开荒种地了。位于科尔沁草原南部的库伦旗,属于较早开垦农耕的地区,当初的迁入者没能融入此地原有的游牧经济,而以纯粹的农耕生存方式改造了这里,也彻底改变了这里的生态。清人章牧所著《蒙古游牧记》里记载,养畜牧村那会儿叫“养息牧草猎场”,清代八大牧场之一,也是努尔哈赤的狩猎场。如今“畜”和“息”一字之变,却包含了天翻地覆的变迁,记录了从草原到沙地的荒漠化历史。

科尔沁,蒙古语的词意为“箭”或“箭囊”。最初,成吉思汗把嫩江流域至西辽河、西拉木伦河流域广阔草原赐封给其胞弟哈萨尔作为领地,由此,因哈萨尔冠有皇封“金箭手”(即“科尔沁”)称号而这里始称科尔沁草原。领地面积辽阔,南至沈阳东至长春,北至大兴安南麓,西至察哈尔部草原。清初,对蒙古草原曾采取保护政策,严禁开垦,后内地天灾人祸,饥民涌向口外谋生,光是嘉靖、道光年间山东河北陕山等地多年大旱,数十万灾民年年从喜峰口、古北口、山海关等地闯关东走西口去谋生。

    从此,也揭开了内蒙古几大草原招垦开荒的序幕。

    位居东北的科尔沁草原就设立两处专门管理农垦事务的机构:“昌图厅”(原名“昌特-额力格”)和“长春厅”。有人曾说,草原如处女,处女一旦失去贞操将永远不是处女,草原一经开垦,将永远无法再回复成草原。年降水量只有一百多毫升,半尺植被下全是黄沙的草原,根本不适合农耕。如何认识脚下的草原,如何认识人类自己,如何摆正人与自然生态的关系,这将是永远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道难题。老庄“天人合一”“道法自然”思想的核心是人与天(自然)共为一体,人要融入自然顺应“天”时,与此思想相近的北方游牧民族原始宗教‘萨满教” 也崇尚自然,“拜长生天为父长生地为母,拜万物自然为神灵”。遗憾的是,长城内外的天地子民后来都基本背离了这一“尊重天地、道法自然”的思想。(待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