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尚天道的古歌《腾格林-萨力哈——天之风》
郭雪波
有一首古老的蒙古民歌, 在草原上流传上千年,
经久不衰。它就是《天之风》。
据传,成吉思汗曾吟唱过这首歌。又说,更早先的蒙古部落祖先创作了这首歌。现已无法考证。
《天之风》翻译过来的大意为:上天的风,无常,无法约束;
娘生的这凡身肉躯,不可永恒,
也不能久生;天地间,还没有仙露般的长命水啊,让我们珍惜相聚,珍惜时光。
流传下来有记录的,共两段,第二段跟第一段意思基本相同,只是用词不同。
蒙古民族从古崇尚萨满教宗旨,尊“长生天为父,长生地为母”,崇拜万物自然都有灵,不可轻践,并至今仍保留着“祭敖包”的传统仪式——这是蒙古人祭拜天地山川自然的一种像征。当初,成吉思汗把萨满博师尊为“国师”,骑白马,举白纛,每当出征、凯旋、祭天祭祀等等大型活动上,都由萨满博师当司仪主持仪式。
故而,蒙古民族在崇尚天地自然的古老文化传统影响下,产生“腾格林-萨力哈—天之风”这样民歌,就毫不奇怪了。因为尊从天之道,尊从万物自然法则,蒙古民族才从远古就选择了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这是物竞天择,顺应天地自然的最好生存方式。在平时衣食住行的生活中,他们也始终尊从这一传统,如人死后,无论可汗皇帝豪门贵族还是普通牧民百姓,统统埋入地下土内,不像农耕文化那般地下修豪墓宫殿,而且,把人埋入土地后上边还要种出与原先一样的茂密青草,恢复原貌。蒙古人把人死后化入长生地,当做回归母亲的怀里,因蒙古人崇“长生地为母”,认为这是人死后的最好归宿,来自凡身娘体,最终回归神圣的大地娘体。因而蒙元时期几十位可汗和皇帝之墓,至今没发现一个,原因就是它根本不存在,皇帝也罢平民也好人体早已与土地溶为一体。有人用农耕文化思维,到处寻找蒙古皇帝豪墓,这实在是一种可笑而肤浅又徒劳无益的举动。
除此之外,蒙古人春天不打猎、春天不掐树枝和菜草尖,不轻易登一座山顶,尤其被封说的圣山更不会爬上顶峰插什么旗留什么字,以示“人定胜天”,对圣山他们只会远远膜拜;小孩则从小受训诫不得向河湖海便溺,不得用手指戳指天空和天上彩虹;烧火去野地拣牛粪,拣自落的树枝干柴不许砍树,并把相依为命的牛羊狗马驼当亲朋兄弟对待等等,这些都是尊崇和顺应大自然的行为。不适宜人生存的地方,蒙古人也决不会强支撑着在那里吃苦,这不符合逐水草而居的适应自然法则的祖先传统。蒙古人自古发明草原上至今居住的蒙古包,是最简朴而讲究顺应自然的生活住所,现在有人说蒙古包最不怕地震,虽是笑话,却有它一定的内在文化道理。
古歌《天之风》的曲子,采用传统的长调旋律,低吟哀婉,抒情而苍凉,听着令人心里伤感而眼泪不觉中流出。词曲十分一致地表达同一内含,相溶相谐,倾诉了面对上天的风等大自然规律,感悟人体何等渺小、弱势、无助、无耐等等知天命思绪,而歌的后两句则强调的是对生命和对时光的珍惜和赞颂,强调的是渺小之人的相聚相慰相助之情。正因为如此,这首古民歌经千年吟唱,依然具有那么强烈的魅力,具有那么永恒的生命力。它唱出了劳动人的最基本生命感受,以及对万古自然的深切而实际的感悟。
可惜,现在的汉文译唱,有一些令人遗憾的地方。译文极不准确,甚至走了原意。
我十分喜爱这首民歌,尊重原意,对第一段试做了如实翻译:
《天之风》
上天的风啊
无常,
娘生的肉躯哟
不长!
人世间没有长生水啊
让我们珍惜相聚
珍惜时光!
------------
而如今流行的汉译文如下:
<天上的风>
天上没有不散的云霞
地上没有不朽的年华
岁月不会地久天长
我们要珍惜美好的时光......
星光使夜空灿烂辉煌
智慧染绿了生命的荒凉
当我们的希望展翅飞翔
我们用双手拥抱理想......
一读就明白,
这种译文基本抛弃了原蒙古文歌词所表达的尊从天道含意,过于追求词藻的华美,
完全以汉文流行歌词的格式来套,
词句的粉饰性虚意太强,
第二段更是抛弃原文重新添写,使得整首歌词完全没有了原蒙古文歌词的古朴文风,简洁词句,以及深刻文化意蕴,成了不伦不类不古不今的三流流行歌词。而且,原蒙古文歌词中最为重要的核心词“萨力哈——风”,在这里却不见了,
“风”本来是此歌的灵魂,代之而来的,却是原蒙古文歌词中压根没有的
“云霞”二字,与原句“上天的风啊,无常”相比,这句“天上没有不散的云霞”,差之十万八千里。真是荒谬得让人无话。这完全是对原歌词的拙劣篡改,是恣意妄为。
更谬误是对歌名的翻译。原歌的蒙古名为"腾格林-萨力哈",简单而准确的解释就是,
“上天的风,属于天的风,天赐的风”,而决非上边所译的"天上的风"。“天”后加一"上"字,
这不止是画蛇添足的问题,而是完全篡改了古歌原意。蒙古人从古崇尚"长生天为父,长生地为母",
天是最高最上的境界,
因而最初古歌取名时不会定为"天"的上边的风,不会亵渎"为父"的天。天的上边没有风。天是最高层。进行如此翻译的半吊子文人,
根本没弄懂此古歌的哲学,宗教,文化含意,这不仅辱没了祖先的那么深邃而古远的至今都启迪人生人类的文化精神,而且还让汉族同胞领略不到原歌词含意,甚至会鄙夷说,模仿我们,不过如此。
真是可憾,可叹。
然而,古老的蒙古民歌《腾格林-萨力哈——天之风》,不会因此在草原上失去魅力。在马背上,在蒙古包内,在聚会宴席中,随时都会听到它那优扬绵长而催人泪下的旋律在飘荡。
因为,它与蒙古民族的血液溶化在一起。
因为,它与草原的天地自然融为一体。
因为,它由圣祖成吉思汗吟唱过。
2008年5月26日
于北京金沙斋
注:这篇博文,是我读到内蒙古文联的朋友曼德尔娃一篇博文之后,受到启发,今年又遇大自然种种不可预知的现像,使我心灵受到深深震憾,故写成此文,以表达一个渺小生灵的感受.仅供众网友参考阅读.多谢.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