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苏秦:骂名如雨,效仿如风

(2010-06-29 08:48:08)
标签:

纵横家

棋手

均势

行棋

苏秦

秦国

杂谈

               http://s13/middle/4dcc5731g74352217d8cc&690

 

 

     1.苏秦在后人史评中的名声不太好。

       太多的人说,这个人眼里只有利益。

       将名声搞砸了本来应该是件很郁闷的事。

       但苏秦不郁闷,郁闷的是为苏秦而郁闷的人。

 

     2.国家是什么?

       苏秦说,是一枚棋子。

       国家与国家是什么?

       苏秦说,是一堆棋子。

 

       苏秦还说,我就是那个下棋的人。

 

     3.下棋是要讲究技巧和耐心的。

       苏秦一开始也是将那堆棋子下的乱七八糟,后来差点扯光了头发,还用锥子在自己的大腿上扎了无数个血窟窿,终于悟出了一个窍门:这堆棋子的主宰原来却是自己。

       苏秦开始顺着自己的思路重新打量那堆棋子:当年曾作为第一步来走的周王室,虽然名气很大,但无论怎么走都已经是一个闲棋了;当年曾作为第二步来走的秦国,杀伤力最大,走下去必定是个胜局,但即使秦国胜了,却没自己什么好处;不如将秦国这个大块头做一方,其他国家形成一个组合作为另一方,这局棋对垒起来一定会刺激和精彩的多,作为棋手,所得的出场费也会丰厚的多。

       苏秦开始按自己的路子来行棋。

 

     4.苏秦的路子在高手眼里一定是归为怪招类的野路子。

       下棋也好,做事也罢,要么顺着来,要么逆着干。苏秦懒得理会这些道道,这局棋的结局当然是秦国胜,与秦国过不去就是逆动,逆动终究是要失败的。但苏秦不愿顺着来,这局棋注定有一个漫长的过程,这个过程只要超出了棋手的生命界限,谁胜谁负对开局者来说真有多大意义么?只要在自己手里走出一个历史性的定式,这个棋手就是一个超一流的棋手。

       对苏秦来说,这就足够了。

 

     5.高手过招讲究的不是大开大合,讲究的是均势。

       均势把握得越好,行棋的过程越长。行棋的过程越长,棋手的回报也就越多。

       当苏秦成功的将六国的相印挂在腰头时,苏秦开始关注起对垒的另一方秦国的利益。苏秦想,可以将秦国遏制住,但不可让秦国伤了元气。秦国要是伤了元气,对垒方出招就很软绵了,长期软绵下去,六国也就无需摆出罗汉阵了。单打独斗所取得的利益一旦超过请了帮手的利益,再与人分利岂不成了冤大头。如果棋子不归棋手支配了,那还要这个棋手干嘛呢?

       所以,苏秦不能把秦国给搞散了。

       苏秦自然不能公然跑到秦国去帮助支招,于是,便想到了另一个同类高手张仪。

 

     6.高手的心意总是想通的。

       被暗地里请来的张仪又被暗地里送到了秦国。暗箱操作的幕后人当然是苏秦。直到张仪成功的在秦国拿到了七国中的最后一枚相印,苏秦才对他揭开了暗来暗去的真相。

       心意相通的两个高手在战国的棋盘上演绎起纵横的故事。当天平向合纵方一边倒时,张仪便加大连横砝码的重量,当连横的局势明显时,苏秦则加重合纵的分量。

       这局棋的均势居然来来往往的被保持了二十多年。这段时间里,秦国与六国之间的对招拆招,居然便成了两个高手之间的配合默契的表演。这二十来年,各国分分合合,相互间的战争却是战国时最少的一段时间。

 

     7.历史是很有个性的。

       历史当然不会如此这般的任人玩弄。生了气的历史将苏秦象一只蚂蚁一样的给碾死了。

       后来,便有很多人围着这只蚂蚁开始扔砖头。

       但苏秦面对扔过来的大批砖头却很坦然,说,不服?那你来玩玩看!

      

     8.砖头照扔。

       欲望已起。

       骂名如雨,效仿如风。

 

   ——————————————————————————————————————————————

 

     附一:纵横家是什么?与法家、儒家相比,纵横家或许什么都不是。无论是法家、儒家、道家还是其他什么家,大约总有一些执政上的核心理念,法家主张依法治国,儒家坚守仁爱礼智信的信条,道家讲究无为而治,

而纵横家懒得有讲究,如果非要一个答案的话,纵横家讲的唯有利益。所以,纵横家是一个以利为先的谋士集团。

     附二:纵横家首先是一群外交家。有对外的利益才有外交家的利益。纵横家正是把握多方利益的缝隙,将东家的利益变成西家的好处,将南家的祸害变成北家的灾难,或者相反,反正只要从双方或多方获利中能抽取自己的零头就够了。所以,国家一统一,或者利益方均势严重失衡,纵横家的市场就萎缩、变种了。

     附三:纵横家必须有好的硬件和软件。张仪曾被人打个半死,醒来第一句话便问,我的舌头在不在?诸如舌头这类的工具便是纵横家必备的硬件。察言观色、脑筋急转弯、超级胆量之类便是纵横家必备的软件。因此,想做一个成功的纵横家真不是件容易的事。

     附四:纵横家作为一个群体虽然已经出局,但纵横家的手法却已经植进了传统文化的肌体。不信?仔细看看那些热衷于象媒婆一样穿梭在人与人之间而获利的人,你一定会寻到苏秦们的基因。对纵横家中的个体苏秦而言,正是骂名如雨,效仿如风。

     附五以下是大家的事了,俺溜达去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