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1127:裂断的32天(11)

(2010-01-27 17:17:59)
标签:

历史

武将

军事指挥官

岳家军

岳飞

     之所以说是时事造就了岳飞,是因为岳飞的起步很低。

     岳飞的起步是从宗泽开始的。

     如果岳飞没有个性的话,以他当时的级别应该是见不到宗泽的。

 

     当秦桧慷慨激昂的上书强烈要求江山一定还得由赵家续脉的时候,岳飞在军政上基本还没有浮出台面。

     那时候,岳飞只是一个以前北宋军队“敢战士”(敢死队)小队长的身份回家奔丧后刚刚加入赵构新组建的大元帅府的一名低级人员,后来因越级上书抗战又被革除了军职。

     困顿中的岳飞首先是被一个叫张所的手下张九龄发现的。张九龄在与岳飞的交往中觉得岳飞具有相当的军事见识和才干,便将岳飞引见给时任河北招抚使的张所。张所并不是一个军事指挥官,张所与岳飞会晤后又将岳飞推荐给时任都统治的王彦。

     王彦在抗金史上是不可或缺的人物。当北宋军队溃散以后,王彦领导着一只游击队依然战斗在群山之间。王彦抗金的决心是不可怀疑的,但王彦担心的是部下是否与自己一样的那么坚定。在最初打游击的岁月里,王彦对部下并不是十分信任,因为卖主求荣的事在乱世毕竟还是太多了些。所以,在王彦的游击队里,即使低级官兵当面遇见王彦也不知道他就是他们的最高领导。

     王彦的内心顾虑被部下知道后,部下们为了表示自己抗金的决心,毅然在脸上刺上“赤心报国,誓杀金贼”八个字,目的是以这种断了自己后路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心意。后来这只军队被称为“八字军”。

    

     岳飞脸上没有刺上这八个字,但或许关于他背上的“尽忠报国”四个字的传说多少是与此有关的。

     王彦的军队在新乡县失败后,内部发生了对以后军事行动的分歧。在“逃”和“战”的选择上,岳飞坚定的站在了王彦一边,但在如何“战”的问题上,岳飞与王彦又有了严重分歧,岳飞选择了脱离王彦的节制,自己率领一支人马另立了山头。

     这种做法在当时按军纪来说可以算是一种比较严重的罪行。所以后来王彦的军队逐步壮大被宗泽收编后,全部撤回黄河以南用于防御,岳飞单枪匹马去王彦处认罪,王彦心中是有块垒的。但王彦并没有私下处置岳飞,而是专门给宗泽汇报了这件事。

     王彦的汇报从历史角度看是成全了后来的岳飞的。宗泽亲自约谈了岳飞,从接触中他觉得岳飞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军事人才。宗泽不仅赦免了岳飞的过去,还将岳飞留在军营里归自己直接指挥。

    

     宗泽与绝大部分宋朝的军事指挥官一样,并不是行伍出生。他是以进士及第的儒生身份担任开封留守的。

     他也与这类出生的指挥官一样,注重的是现成的文字兵法。

     宗泽曾经与岳飞有过一次碰撞。宗泽出于培养的考虑私下给了岳飞一本《阵图》,并发自肺腑的教导说:喜欢野战终非正途,要想做个大将,这些古人阵法还是要钻研的。岳飞看了《阵图》后,得出的读后感是:“兵家之要,在于出奇不可测识,始能取胜。”宗泽追问:按你的说法,这些阵法不足用么?岳飞回答:阵而后战,兵之常法,然势有不可拘者。且运用之妙,存于一心。宗泽深思良久,说:你的话是完全正确的。

 

     从上面的事情来看,对岳飞的认识至少有些直观印象。

     起码,岳飞是一个有独立个性的人,并且还是一个很坚持自己个性的人。

     尤其是后一点,遇见真正的伯乐时,可以理解并高度赏识,但如果遇见的人不是那样,危机的到来或许便是迟早的事。

     还有一点至关重要,岳飞是一个崛起于军旅的将领,他所思考的主要在于战场上的风云变化,官场上的很多东西,岳飞很可能是一个门外汉。

     这些,对岳飞最后的结局都是有直接影响的。

 

     岳飞与赵构的冲突并不是直接的。

     但岳飞与赵构的冲突又是必然的。

 

     当大齐刘豫的政权垮台后,岳飞的军队收编的那些投诚过来的官兵最多。这是岳飞军队膨胀的第二次机遇。岳飞的军队由朝廷正式划拨的并不多,第一次扩大是源于镇压湖北一带杨幺的农民起义后大量收编了起义军人员,第二次就是源于对刘豫军队的再次收编。

     扩充后的岳家军在人数和战斗力上得以迅速提升,使岳飞在较短时间内与著名的刘光世、韩世忠、张俊差不多齐名,成为南宋的四大主力部队之一。岳飞也成了独挡一面的战将,而那时,岳飞只有32岁。

     在随后的七年里,岳飞一直站在了抗金的最前列,一直到他39岁那年被以“莫须有”的罪名处死为止。

 

     赵构之所以下决心处死岳飞,当然首先是出于和谈的需要。

     岳飞纵横疆场的时候,也恰是赵构和谈紧锣密鼓的时候。出于需要,在这之前,由秦桧出面,已经将矛头指向了韩世忠和另一名将领刘錡,而岳飞正是为他们辩护声音最大的人。后来鉴于岳飞抗金的能力和决心,金国明确提出和谈的前提便是必须让金军感叹“悍山易,悍岳家军难”的岳飞死,金军主帅宗弼在给南宋的信中说:“必杀岳飞,而后和可成也。”

     所以,岳飞尽忠报国最终只得成为一个大棋局中必须牺牲的棋子。

 

     但除此以外,赵构心中的另一个隐私也是岳飞冤死的一个重要因素。

     防范武将、守内虚外,这是宋朝从立国以来的一条重要家法。这个王朝一直纠结在对武将的猜忌之中,遇有战事,即使战局的形势对己方很有利,也宁愿割地赔款以求和,而不愿意武将们在战争中发展自己的力量。所以,这样的王朝是不会放手让武将们主导用兵的,即使非用不可,那也是时时加以限制和提防。

     清代学者王夫之在《宋论》中说:“宋之猜防其臣也甚矣,鉴陈桥之已事,惩五代之前车,有功者必抑,有权者必夺,即至高宗,微弱已极,犹畏其臣之强盛,横加侵削。”

     赵构在登基之初还像一个未断奶的孩子般需要那些武将们呵护时,就曾多次对将领们暗示不得拥兵自重。

     赵构很精心的为韩世忠手写了一份《郭子仪传》,借此号召大家向郭子仪学习。郭子仪是唐代名将,他的精神是:总兵在外,心专朝廷,时听召唤。赵构对另一个重要将领张俊说的就更加直接一些:“今卿所管兵,乃朝廷兵也。若知尊朝廷如子仪,则非特身享福,子孙昌盛亦如之。若持兵权之存而轻视朝廷,有命不即禀,非特子孙不飨福,身也有不测之祸,卿宜戒之。”

 

     以上两个方面的叠加,在加上岳飞的报国之志和鲜明的个性,就使双方的冲突难以避免了。

     所以说,在“和战”的棋局中,赵构需要标榜自己是一个“中兴”的皇上时,他可以启用李纲并不惜杀死张邦昌,甚至不惜将秦桧打入地狱;赵构需要和谈时,他可以迅速重新将秦桧推上巅峰,不惜罢了所有主战大将的军权,甚至不惜任由岳飞冤死风波亭。

 

     但在宋金的对垒中,赵构又是什么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