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1127:裂断的32天(10)

(2010-01-20 11:26:12)
标签:

杂谈

     岳飞是南宋的死结。

     这个结经过多年的沉淀是难以解开的了。

     不知顺着一些思路是否可以找到一些“结”的背景,所以不妨将后续的故事拉长一些。

 

     岳飞与1127年看起来似乎并没有直接关系。

     那时岳飞还是一个刚提拔的低级军官。几年前,岳飞入伍时曾参加过大宋与金国夹攻辽国的战争,攻打燕京时,岳飞一直以为眼前的高大城墙便是辽国的发源地黄龙府(吉林农安),以致十几年后,岳飞还对部下承诺:“直到黄龙府,当与君痛饮!”

     但这不影响岳飞的豪情。赵构登基后,岳飞便曾上书请赵构回开封领导全国的抗战,结果被定为“越职上凑”罪连军职都剥夺了。后来,岳飞在战争中不断成长,在抗金的战场上,岳飞并不是常胜不败的,但他一直坚持打到风波亭被杀为止。

     整体上来说,是时事造就了岳飞,也是时事摧毁了岳飞。

 

     当和谈的信息通过秦桧的渠道传递给金人后,金人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保持着沉默。

     这种沉默使赵构觉得很难堪。

     有一段时间,赵构决定不如来个鱼死网破。

 

     赵构的决定较之南宋立国之初胆气似乎要壮得多。

     刚登基后乃至一直到以后近十年的时间,赵构其实被金人追的很窝囊。

     据史料记载如下:“(建炎元年)十月,(赵构)幸扬州。三年二月,渡江幸杭州。四月,进幸江宁。八月,复幸临安。十二月,自明州幸海。四年正月,幸温州。四月,进幸越州。绍兴二年正月,又幸临安。四年十月,又幸平江。五年二月,还临安。六年九月,又幸平江。七年四月,进幸建康。八年三月,复还临安。”

     赵构来回折腾实属无奈,在无力还手的情况下,赵构只能采取敌进我退、敌退我回的办法。所谓“幸”,实际上就是“逃”。

 

     那时候被遗弃的中原地带,各种武装力量陈杂。

     这些武装力量有金人扶植的大齐政权,有自发而起的抗金部队,有占山为王的散勇游兵,就是没有像样的国军。后来情况有所好转,赵构也逐步建立起自己的军队,这些军队在对付大齐刘豫的部队时,打得还是像模像样的,以致初步形成了一道战略性防线。

     但客观的说,赵构要是想凭借这些军队在对金作战中取得压倒性优势的话,还是不太可能的。

 

     使时局发生重大变化的是一个历史性事件。

     这个事件使南宋官民们看到了收复失地的希望。

     那就是金国内部的政治斗争。1135年,随着金太宗完颜吴乞买病逝,当时金国最具强势的完颜粘罕被继任者联合完颜挞懒及金兀术压制后,“绝食纵饮”,郁闷而死。他的势力被挞懒和兀术瓜分了。

     粘罕的倒台波及到了刘豫。被金人继张邦昌之后扶植起来的刘豫政权,一开始就是挞懒的主意,但后来刘豫却投靠了粘罕,不买挞懒的帐了,这使挞懒一直怀恨在心。现在情况不一样了,掌权后的挞懒很快就拿刘豫开刀,将大齐政权废除了。

     这个举措在中原百姓和大齐官员、将士心中无疑于一场地震。他们不能不产生一个新的疑问:以后怎么办?

     于是,一大批原大齐官兵纷纷投到了南宋的怀抱。岳飞等军队也就是在此期间接纳了一大批前来投诚的大齐官兵而得以进一步壮大的。

 

     这种动向在许多人看来,正是收复中原的最佳时机。

     实际情况或许真的就是那样。如果赵构的南宋抓住这个机遇的话,虽然不一定能将金人打回老家去,但将战线最大限度的北推是完全有可能的。

     但关键时刻,赵构退缩了。

 

     如果在登基之初,赵构面对强敌无能为力而不断玩骑墙的话,客观上来分析还是可以能理解的。但现在情况发生了巨大变化,那么,赵构此时又是怎么考虑的呢?

     回答这个问题其实是很困难的。

     因为要是就事论事从单方历史记载上寻找根据,宋有宋的历史记载,金有金的历史记载,遗憾的是所有的文字都不可能还原当事人的真实心态。

     剩下的只能是记载基础上的心理推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